新城镇城东村有一处隐藏在办公楼后面的老建筑,它是原属于一户周姓人家的四合院。3月6日,在夕阳的映照下,这所略显破旧的房子显得有点破败。但精美的窗棂、砖雕以及屋脊上的吉兽却在诉说着这栋老宅往日的辉煌。 新城镇城东村党支部书…[2012/3/9]
清朝末年,济南府新城县有个村叫高楼,这里出了个力大无穷的巨人,人称“铁肩力士”,他的名字叫宗大豹。 宗大豹身高两米多,力大超人,因生活所迫,常年在外扛长工。因他力气大,吃饭很多,一般的小财主都不愿意用他。一年秋天,宗大豹到…[2012/3/9]
在索镇刘茅村东北四里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台缓坡而起,高大约几丈,方圆百十米。当地人传说这是汉朝大将韩信攻打齐国时候建筑的屯兵运粮的台埠。台子上常见蚌壳之类河里的遗物,还出土过铁器、铜器、建筑瓦砾及墓葬品等器物。现在它的周围…[2012/3/9]
有一位才女,爹娘替她到处择婿皆不如意。自己定了个良辰吉日,凡是愿意娶她的人那天都来,院子里摆下笔砚,每人题诗一首,姑娘选中谁的诗,便嫁给谁。 选婿的日子到了,姑娘坐在屋里,隔着珠帘往外看,见外面有一位农民、一位和尚和一位秀…[2012/3/9]
当你走进起凤镇鱼一村村民巩向滨家中时,一幅幅精工制作的芦苇画,或悬挂、或摆放在室内,有振翅高飞的仙鹤,憨态可爱的熊猫,有婀娜多姿的娇荷,还有奋蹄驰骋的骏马,以及种种风格各异的小型挂件……让你目不遐接,仿佛置身于一个琳琅…[2012/3/6]
3月1日,在唐山镇郇家村耿修昌的红木马扎店里,他正在自豪地向客人介绍自己制作的红木马扎,他骄傲地说:“千万别小看我制作的马扎,除了材料好外,我做的一个马扎上有三项专利。” 等耿修昌忙完,记者与他的谈话就从“一个马扎三项专利”…[2012/3/2]
桓台博物馆书画厅内展览着一幅名家字画《寿山图》,该图是绢本设色, 纵32厘米,横27.5厘米,系明代著名画家殳素所画。 幅上题有“寿山前图”,落款“吴郡殳素”;钤印一:“殳素印”;钤印二:“质父氏”。殳素,生年不详,字质父,吴郡…[2012/3/2]
在索镇刘茅村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明万历年间,村里曾经出了个名医刘嘉谟,号南川,人称“南川公”。据说他从小顽劣,到了十几岁才进入私塾读书,但读来读去也显不出什么读书入仕的天赋,私塾先生很是失望。不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2012/3/2]
唐朝名医孙思邈医术高明,用药出神入化,有神医药王之称。传说孙思邈学医初时名望不高,在外行医时遇困境。一次其母偶染疾病,其弟用独轮车推母去他处看病,许久不愈,其弟只好将车推母回家。途经一镇母觉口渴,至一药铺门前停车讨水喝,…[2012/2/17]
据《重修新城县志》记载:邑候刘大申,字寄庵,乾隆乙巳年,泛舟锦秋湖,遇风,避于鱼龙湾学舍,题为“避风亭”;及甲寅年再至时,方旱,宿东学舍。其夜大雨,四野沽足,题为“小喜雨亭”。据调查,避风亭旧址在鱼龙湾北口西岸,与卧龙湾…[2012/2/17]
三国时期,魏蜀战争,诸葛亮领兵北伐曹操,路经后诸村,见水草丰茂,即令人马安营休息。那时后诸一带没有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居住,至明朝时期,后诸已建村,虽人家不多,但已成村形。诸葛兵过此地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诸葛亮用兵如神…[2012/2/17]
王佩行创作的部分根雕作品 (杨成见 摄) 2月9日,在城区街道办事处北苑小区居民王佩行的根雕作品展览室里,琳琅满目的根雕作品栩栩如生。“这些作品都是我的宝贝,我希望能让更多的群众看到这些作品,为繁荣社区文化尽一点力。”王佩行…[2012/2/10]
从前有个木匠,一辈子只教了一个徒弟。如今老了,不中用了,便跟随徒弟给别人干活。徒弟不但把工钱全纳入自己口袋中,还经常嫌弃师父。 老木匠越想越恼得慌,决定不去干活了。在家闲来无事,便做了两个小木人。这两个小木人非常奇怪,虽不…[2012/2/10]
宋君石制作的精美宫灯和制作过程(杨成见 摄)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闻名于世。现在,宫灯早已退出人们生活的舞台,人们只能在大型文艺晚会或古装电视剧上目睹宫灯的“倩影”。唐山镇薛庙村58岁的老木匠宋君石历时…[2011/12/9]
新城镇昝家村近现代民居(杨成见 摄) 新城镇昝家村有一处保存完整的近现代民居,建筑风格古朴,从这座宅院的砖雕、木刻等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元素中,透出一股浓郁的传统民族文化风情,它大气、厚重、豁达,无声地见证了一段段大宅故事,一…[2011/12/9]
从前,有个傻小子结婚后头一年初二要去走丈人家。媳妇想:头一年,让亲戚友人知道俺丈夫傻,多丢人呀。于是,临走之前就对丈夫说:“上俺娘家去可得学乖点,要不让人家笑话。”傻丈夫说:“那咋着就能乖巧呀?”媳妇说:“俺娘家门前有一…[2011/12/9]
忠勤祠中王重光塑像 (杨成见 摄)王重光督木图 (杨成见 摄) 公元1561年,贵州人民为缅怀一位活在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特意为其建造了一座祠堂,而为了表达他们无比的敬仰之情,将这位英雄与彪炳史册的明朝一哥(王阳明)一起祭祀,并称“…[2011/12/2]
早时,有个书生一年到头在家念书,能出口成章,自己觉得挺了不起。 有一天,天气挺好,他在外闲逛,不知不觉地走到河边。他看见桥下有一个淘米的姑娘,脸庞在水里照出影来就像在镜子里一样,非常漂亮。他想起一首打油诗调戏那姑娘。 于是…[2011/12/2]
在唐山镇邢家村,一片红砖灰瓦中,一幢西方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邢家天主教堂。近日,记者来到邢家天主教堂时,教堂的大门紧闭。就在记者考虑如何进入教堂内部时,一名天主教信众走进院落中,经过攀谈,记者了解到…[2011/12/2]
保留下来的宋氏先祠(杨成见 摄) 11月10日,初冬的阳光照射在唐山镇宋家村宋氏先祠上,祠堂上精美的油彩木刻分外美丽。宋家村81岁的村民宋程淼和村中的几名老人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聊着村里的家长里短。 闻听记者来了解宋氏先祠的…[2011/11/11]
孝妇河古称袁水,后改称陇水、孝水,清朝时改称孝妇河。它发源于博山神头泉群,蜿蜒北流,经淄川、张店、周村、邹平,至桓台入马踏湖,经博兴入小清河,全长135.9公里,其中在淄博市内长108.6公里,是纵贯淄博南北的一条主要河流。明清之…[2011/11/11]
走进忠勤祠,首先看到的是正面书写:“忠勤可悯”四个大字的影壁,而在影壁的背面则展示着对新城王氏家族影响深远的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 抛开王重光的仕途不谈,…[2011/11/11]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8月,57岁的王重光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勤于国事,平蛮督木的事迹感动朝野,嘉靖皇帝认为平蛮功成为忠君,督木殉职是勤事,亲书“忠勤可悯”,在贵州永宁敕建忠勤祠。三十年后, 王氏后人奏请万历皇帝恩准,…[2011/10/28]
猪龙河源头,谓之“沣源”、“沣泉”,当地人称曰“泉河”或“泉河头”。据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沣泉龙王庙碑记”载:“邑(淄川城)东北三十里沣水乡,其南木铃山、凤凰山之北坂,泉源万斛,涌出如珠,积流成溪,名朱龙河。”又…[2011/10/28]
9月20日,新城镇耿三里村。秋日的阳光照射在明代石刻观音菩萨像上,安静而祥和。 该石像为王重光夫人刘太淑人九十大寿时,由王之垣和其子、孙、曾孙共37人请河南省石匠为其所刻。此石像面貌慈祥,眉目传神,高约1.8米,宽约0.8米。其左侧…[2011/9/23]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新城县马桥北营的郑义钧,为人刚正不阿,有胆量,素健讼。 据传,现在的唐山镇波扎店有一名贫困的村民郑某,平时以放羊为生。有一天,郑某外出牧羊,不留意群羊啃吃了当地富豪家的麦苗。富豪家因此将羊群全部扣留不还…[2011/9/23]
新城王氏家族的始祖王贵,原籍是山东诸城初家庄。诸城古为琅琊地。元末明初,诸城一带花马军兴起战乱,王贵在参加家乡保卫战中奋勇杀死一将后,见形势严重乃避居新城县曹村(现属张店区),给一家姓赵的地主做长工。王贵为人纯朴诚实,勤…[2011/9/23]
明嘉靖年间,当地人为纪念苏东坡和于钦,在李家台子建起“胜处祠”。有三间堂屋,花格棂扇,古朴雅致。匾额:“胜处祠”。对联:“波影同远山相照,湖光共长天一色。”迎壁刻有王象艮的五言诗:急雨过湖上,青山列翠螺。水添舟渡穏,人语…[2011/9/16]
听老人讲桓台这一带老百姓是明朝年间从山西迁徙过来的。那时,山东连年颗粒不收,千里无人烟。朝廷便决定从山西往山东移民,当然有优惠政策。但即使条件再优越,人们也不愿离开故土迁往异地。 于是,明政府就对移民采取了强迫政策,把移民…[2011/9/16]
近期,清初画家戴苍的传世作品《王士祯抱琴洗桐图》从520万元起拍,以2850万元的落槌价被买家收入囊中。一代诗宗王士祯一生好请人画像,今尚存于世者不少见,多为手卷,且多同时作手诗文题咏,文采风流,颇为后世学者及鉴赏家所珍视。此卷…[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