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新城镇耿三里村。秋日的阳光照射在明代石刻观音菩萨像上,安静而祥和。
该石像为王重光夫人刘太淑人九十大寿时,由王之垣和其子、孙、曾孙共37人请河南省石匠为其所刻。此石像面貌慈祥,眉目传神,高约1.8米,宽约0.8米。其左侧契刻“明万历十九年诰封太淑夫人金母刘氏行年九十岁命男九月吉”,右侧契刻“户部左侍郎王之垣等奉诰封太淑人母命修祠,肖唐吴道子写大士圆通像一尊……”及王氏后人姓名。
刘太淑人系王重光之妻。古代,夫人从夫品级, 一品和二品官员的妻子是夫人,三品则是淑人,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的,前面加太字。王重光在外地做官,操守家业、教育子女的重任便落在夫人刘氏身上,刘氏教子有方,八个儿子,两个夭折,六个功成名就。所以留下了刘太淑人九十岁大寿时“十笏公齐拜祖母”的美谈。
今天,在为纪念王重光所修建的忠勤祠里,我们可以读到明朝正史讲官兼翰林编修礼部右侍郎郭正域撰写的《刘太淑人传》。文中记载:“刘太淑人,世为新城人。父泽母李。笄年(成年)归(嫁)泺川公……泺川公起诸生,家贫嗜学。太淑人每夜篝灯,从傍作女红,伴诵读,夜分乃罢,五鼓起,亦如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太淑人秉承了传统美德,做事有理有节,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文中还提到:“岁欠施粥,以饭及饥人。家奉大士,其慈悲救济……”她自己苦于粗茶淡饭,还能岁欠施粥,帮助穷人。这种周济天下乐善好施的精神,让我们领略到她博大的胸怀和金石般的心肠。
通过石像上的碑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王重光的儿孙为纪念其夫人雕刻的石像,但石像为何安放在耿三里村呢?据了解,传说这尊石像在雕刻完运送至新城忠勤祠的过程中,在路至耿三里村时,恰逢运送石像的绳索突然断裂,由于乡民皆感恩于刘太淑人的恩德,于是一致请求将这尊石像留在耿三里村。感动于村民的真诚,新城王氏家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耿三里村一位老年人说:“为供奉这尊石像,人们还修建了一处庙宇。”但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如今,地面上的所有建筑皆已荡然无存,惟独留下了这尊石像在诉说着历史的风雨。
(杨成见 王心睿 荣敏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