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自古文人多爱桐
时间:2011-9-2 8:47:06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近期,清初画家戴苍的传世作品《王士祯抱琴洗桐图》从520万元起拍,以2850万元的落槌价被买家收入囊中。一代诗宗王士祯一生好请人画像,今尚存于世者不少见,多为手卷,且多同时作手诗文题咏,文采风流,颇为后世学者及鉴赏家所珍视。
此卷为浙江人戴苍所写,画渔洋山人抱琴临溪坐石上,碧梧红树左右相拥,二童子正汲水洗桐,仿云林故事,写高洁的出世情怀。本幅有朱彝尊、倪灿、汪琬、严绳孙、陈恭尹、施闰章、陈奕禧、彭孙遹、秦松龄、沈荃、陈僖、梅庚等诗题,皆词苑名家,诗坛闻人。画上题有“洗桐洁癖倪高士,抱琴不鼓陶渊明。谁知流水高山操,却是君家指上声。”可见时人爱桐之风,并常以洗桐等来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
古代文人多喜欢用某些事物寄托自己的志向或者情趣,无论是白雪中傲放的梅花,还是青翠欲滴的青竹,都寄托着文人们洁身自好的品质。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雄秀皆备”,这种特质正好与古代文人高士的澄澈心境,不受尘世俗气沾染的人格精神相融合,所以,梧桐历来被文人们视为高洁之木。
画中所题的“洗桐洁癖倪高士”一句来自元四家之一的画家倪云林。他工书擅词翰,性狷介,淡泊名利,孤高自许,人称“倪高士”。
倪云林一生不愿为官,“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
元末,倪云林散巨款广造园林,筑清閟阁、云林草堂、朱阳馆、萧闲馆等,清閟阁是他蓄古书画之所,阁前广植碧梧,蔚然成林,故号云林。
据明人王錡《寓圃杂记·云林遗事》记载:“倪云林洁病,自古所无。晚年避地光福徐氏……云林归,徐往谒,慕其清閟阁,恳之得入。偶出一唾,云林命仆遶阁觅其唾处,不得,因自觅,得于桐树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树不已。徐大惭而出。”自此,洗桐便成为文人洁身自好的象征。
明末清初画家崔子忠孤高自重,凡以金帛求其诗画者,一律拒之门外。在崇祯十七年甲申明亡时因贫饿而死。其画风清刚绝俗,与以清高标诩的“倪迂”堪为同道,取倪云林令仆人取水洗桐的佚事为题材,画《云林洗桐图》。一姬一鬟捧古器在侧,娟好静秀。画面布局疏朗,气息上有几分倪画的感受,桐叶淡于背景,有如温润之玉,手法独特。
在清代,受统治者文字狱等高压统治的影响,很多文人纷纷以洗桐来表现自己的人格。不仅王士祯画《抱琴洗桐图卷》,连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康熙皇帝也命人篆刻了一枚“洗桐山房”的宝玺。可见洗桐之风影响甚远。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