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南川公轶事
时间:2012-3-2 8:42:22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在索镇刘茅村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明万历年间,村里曾经出了个名医刘嘉谟,号南川,人称“南川公”。据说他从小顽劣,到了十几岁才进入私塾读书,但读来读去也显不出什么读书入仕的天赋,私塾先生很是失望。不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几本医书,竟然一读就很感兴趣,于是立志学医,就搜集古今的医学书籍通宵达旦闭门钻研,但数年过后,虽然很多医学知识都已经烂熟于胸了,但他还是感觉没有得到医学的精髓,给人看病也是时灵时不灵。
    后来,他决心出外游历,寻师访友,同时进一步提高医道。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一天,他在某地山中遇到了一场大雨,正好看到前面一座荒废的古刹,就跑进去躲雨。古刹里神像狰狞,蛇鼠出没,阴森恐怖,但刘嘉谟心安神定,并无半分惧怕,一边等待雨停,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本医学书籍《脉诀》大声朗诵,渐渐心声沉醉,投入其中。正读着,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人穿着长袍,戴着高高的帽子从外面冒雨进来了。看到刘嘉谟,就慈祥地问他读的什么书。刘嘉谟就恭敬地如实回答了。老人就问他:“你明白吗?”刘嘉谟摇头:“不是很明白!总是感觉不得其门而入!”老人又问:“你为什么学医?”刘嘉谟认真地回答:“为悬壶济世,救苦救难!”老人听了微笑道:“好好好,做医生的就是要有这样的心思。老夫也懂些医学。看你这样用功,就把一些心得告诉你吧。”刘嘉谟大喜,当即拜谢。老人于是手拿《脉诀》,从头至尾给他细细讲述起来,声音如同金铁,而他的讲述更是清楚透彻。刘嘉谟听得如醉如痴,很多疑问都得到了解决。不知不觉天光大亮,雨也停了。刘嘉谟抬头看时,那个长袍高冠的老人不知何时不见了,他心里很是感激,同时也觉得有些玄异,知道是遇到隐士或者异人了。
从那以后,刘嘉谟再给人开方治病,都是药到病除,凡疑难病症经其诊治,无不霍然而愈,以致被乡亲们誉为“济世活人,扁鹊再世”,一时间博得了神医之名。据说他还有个弟子,后来成为一名御医。
为纪念刘嘉谟的功德,当时的朝廷曾经在刘茅村东南盖了一座类似于牌坊的建筑,名叫“朱红门”,到了这里,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刘茅村人深以为荣。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只有遗址了,村里个别老人还大约记得,年轻人就都不知晓了。
     (杨成见 史佳唯)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