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文学-->>内容
方言点滴品桓台
时间:2014-11-14 15:14:38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俗话说,文如其人。其实,说话更能活现其“真人”。话一出口,哪怕只有一句两句,一个“大写”的人字,立马会“透视”般地戳在你的面前。同理,一地方言土语,无不原汁原味地将当地的风土风情风貌和盘托出,其蕴含着的风采风格与风味,任你品尝咀嚼,回味无穷。
    我想起故乡桓台的方言来了,那真是极亲切、极具特色的“美味”啊!

“老爷爷”与“老母”
    过去,桓台人称太阳为“老爷爷”。比如,“今天老爷爷很好”是说天气好,阳光灿烂。在寒冷的冬天,“老爷爷”显得格外宝贵。上了年纪的人,找个避风向阳的旮旯,或坐或站地接受“日光浴”——“晒老爷爷”。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晒太阳能补钙,但晒一晒能增加热量,让身子暖和舒坦些。于是,一到冬天农闲,只要天气好,村上的中老年人,便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一边晒着“老爷爷”,一边说古道今,谈天气拉家常。阵阵笑声,赶跑了寒冷,不失为冬日一乐。
    与太阳叫“老爷爷”相对应,桓台人管月亮叫“老母”。“老爷爷”与“老母”,一个在白天,一个在夜晚,阴阳平衡,相互照应。如今夜月光皎洁,会说,“今后上(晚上),老母铮明(明亮),照得慌(像)白夜(白天)一样。”月光下,叫“老母底”,便于行人赶路,农民甚至会借着月光干些农活。
    “老爷爷”和“老母”的称谓,来自遥远的传承,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与敬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饭的过去,日月崇拜是必然的。太阳、月亮光照大地,孕育世间万物。人们感其恩,就像敬畏生身父母一样。同时,太阳光照强烈,热度高,像个脾气大的老爷们;而月亮温柔、和蔼,像老奶奶一样慈祥与体贴。在其称谓上,也寄予了人性化的情感。

不伤心,不失义
    老实、瓷实、结实、踏实、发实、坐实、实诚、实靠、实落落地、以实为实、实话实说、实心眼儿,蒜臼子硈(砸)门镇——石打石(实打实)的……
    这些,都是时常挂在桓台老百姓嘴边的一些词语。凡是与桓台人打过交道的,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桓台人“实”!桓台人说话实在,喜欢开门见山,一勺子一碗的“犟嘎稠”。不囤dun(懂)地拐弯抹角卖关子、打妄语,这叫说话“不着调”。最烦恶fanwu(讨厌)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嘘声冷气。
    桓台人说话实在,表现在语音上就是“艮”和“土”。桓台话中极少有儿化音,没有拖腔,缺少音乐感。语速一般较慢,但较干脆。普通话里许多读上声的字,在桓台话里被读成了阴平。如:“祖母”、“奶奶”、“婶婶”、“姐姐”、“嫂嫂”、“小马”、“打水”、“舞蹈”等,都读成了阴平调。这也是桓台话在语音声调方面的一个特点。
    桓台词汇虽丰富,但少修饰,多短语。语法结构也有其特点,如“不知道”,习惯说“知不道”!把偏正结构变成了动补结构。
    桓台人办事“实靠”,绝不虚头巴脑,绝不会“作秀”而言行不一。没摸meimo(估计)着做不到或没把握的事,绝不“马前”(事前轻易表态或行动);能做到的事,不会使懒,更不耍滑使奸;凡是应承(答应)了的事,不管咋地也要兑现。绝不食言、失信!
    “煞实”(务实到位,不耍花架子,不甘平庸),是桓台人的“血性”所在。凡事不服输,敢于和强手过招,最忌讳人家说你“癞”(松懈、素质差)和“怂”(软弱无能)。
    祖祖辈辈的桓台农民,一直精耕细作,煞煞实实种地,从不糊弄、不掉晃(懈怠)。20世纪90年代,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就在桓台诞生;泥瓦匠是桓台人的老行当,一砖一瓦,煞煞实实,责任重于泰山,硬是在脚手架上,竖起了“建筑之乡”的大旗;乡镇草根工业起步晚,产品即人品,质量第一,煞煞实实,连续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桓台人为人老实、仗义,以赚别人“功道”(便宜)为耻。与人交往中,不只想着自家的利益,还要兼顾别人甚至为大局着想,这叫“不伤心,不失义”。这句看似简单的方言,集中体现着桓台人为人处事的价值取向和原则,也可以说是桓台精神和地方风格的重要特征。
    20世纪初,桓台工商业在省城兴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桓台商人将“义利并重,义在利先”的儒商精神和自己“不伤心,不失义”的经营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经商之道。面对利润和财富,大嗨嗨(大气、大方、不在乎)的桓台人常持的心态是,“一分利吃饱饭,三分利饿死人”。凭着这种“让利”与“共赢”的精神,桓台商家脱颖而出,猛虎添翼。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间,省城工商业的很大份额为桓台商家拥有。“山东不压桓”,蜚声齐鲁大地。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