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王渔洋廉政思想的时代解读
时间:2014-11-21 14:22:20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谈起王渔洋,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其“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和“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千古佳句,折服于他独领清初文坛五十年风骚的才情,进而公认他是一位潇洒倜傥的才子。其实,当我们走进他的世界,解读那段尘封的历史,则会清晰地发现,王渔洋还是康熙皇帝眼中的治世能臣与“清慎勤”的表率,是八府巡按于成龙眼中的“一代廉吏”,更是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当然,这里的“可爱”是说他清政为民、公正无私、高瞻远瞩,值得百姓尊敬、爱戴。
    首先,王渔洋是一个不计个人安危与得失,敢为百姓办实事、讲真话的人。他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扬州府推官,分管司法和审计工作,任期内办了很多实事,据中国社科院蒋寅所编《王渔洋事迹征略》所载:王渔洋在4年任期内完结大案、要案83件,仅其中的“通海案”一案就拯救了数千无辜百姓。其余小案,不计其数,百姓申冤,随到随结。可以说,工作的即时性相当高,没有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现象。但他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却多次遭人威胁、恐吓,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水、旱、蝗、震之灾是自然经济时代经常发生的天灾,每当遇到这些棘手问题,地方官多会因为害怕丢掉“乌纱帽”隐瞒不报。王渔洋是怎么做的呢?“极力申诤,为民请命”。意思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上报灾情,同时尽己所能,为百姓争取最大的政策优惠和帮助。
    第二,王渔洋是一个坚持政治操守和道德操守的人,从不巴结逢迎。权相明珠过生日,大家纷纷送上重礼以示祝贺,刑部尚书徐乾学也不甘人后,他了解到明珠喜欢诗文,便想投其所好,请王渔洋为其写诗祝寿。当时,王渔洋的职位远在二人之下,本可借此机会前进一步,但他得知明珠虽然位高权重,却经常利用皇帝的信任贪污纳贿,结党营私,打击异己,于是断然拒绝,言“曲笔以媚权贵,君子不为也。”
    第三,王渔洋是一个能够站在时代前沿,革除陋习的人。康熙三十一年,王渔洋任户部右侍郎,分管货币制造是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在他之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造出一批新钱,都要呈送样钱给主管官员,让他们看看是否合格,当然看完之后是不需要归还的。不仅如此,有时候还需要看好几次。时间久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王渔洋到任后,坚决革除此项陋习,从自身做起,不接受一文样钱,同时顶住压力贯彻始终。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最终令户部焕然一新。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曾提到过历史人物的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与民间形象。准确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需要融合这三种形象于一体。正史中的王渔洋是这样的:《清史稿王渔洋传》记载:士祯“蔚为一代正宗”,换言之,是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学界中的王渔洋是这样的:“王渔洋与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为中国的八大诗人”。百姓眼中的王渔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三年,辞官返乡时,万人空巷,百姓无不攀辕泣下;扬州市市民建三贤祠,供奉欧阳修、苏轼、王渔洋。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王渔洋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晏子春秋》曰:“廉政而长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深刻的历史性思考,积极汲取王渔洋廉政思想精华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之中,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习惯,自觉关注民生。           (文景刚)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