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王象乾威震边陲护国有功
时间:2014-11-21 14:22:04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之际,共出进士30人,举人52人,贡生158名,有“齐鲁第一进士家族”之称。新城王氏家族的成功不是偶然,其优秀家学家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家族第一位进士王重光非常注重家教,制定了以“道义”和“读书”为核心内容的家训。此后,新城王氏家族成员谨遵这个家训,为官则效忠国家、清正廉洁,为文则文章叠出、著述等身。
    王象乾是新城王氏家族中官职最高、政治影响最大的人物,历仕五朝,是军界元老级人物,对明末军事思想影响极大。他是隆庆五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王象乾在职期间,不贪不占,为国尽忠,鞠躬尽瘁,这无疑继承了新城王氏的家训门风。王象乾做官后,父亲王之垣教导他:我们家世代都是书生,要将你派到边疆长期与刀枪为伴,我实不忍心,但又不能违抗上级命令,此乃不忠,所以不得不忍痛督促你赶紧赴任。在王之垣的督促下,王象乾尽职尽责,戍边20余年,成为威震边陲的一代名臣。
    王象乾在镇守北方边境时,让工匠铸一把长柄大刀,宽一尺多,重三百斤。他每次巡视边防时,让四个兵扛着这把大刀,扈从仪仗队停下时,就把大刀立在地上,故意让北境的兵将拿起它,他们用尽全力也纹丝不动。王大司马暗中让工匠用桐木依样另做了一把大刀,用银纸贴上,他常常在马上舞动这把大刀。北境各部落看见,无不震惊害怕。王大司马又在边境外埋上苇帘作为边界,横斜十余里,形状像藩篱,并说:“这是我的长城。”北境的兵将到了,统统把苇帘拔了并烧光了。王司马派人再埋上苇帘,不久北兵又烧了。三次之后,他派人把炮石火药埋在苇帘下面,北兵又拔烧苇帘,此时火药炮石一齐爆炸,炸死炸伤很多士兵,北兵赶快逃跑了。大司马继续像以前一样埋设苇帘,北兵遥遥望见都退却逃走。
    王象乾83岁时,崇祯皇帝迫于北方边境隐患,重新启用已经退休的王象乾。崇祯元年(1628),宁锦督师位置空缺,朝廷派袁崇焕担任督师。袁崇焕在崇祯面前立下“五年灭虏”的壮志,并向崇祯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这个计划的条件,包括诸如钱粮、兵器、用人等等。在用人方面袁崇焕推荐王象乾总督宣大。当时的王象乾年事已高,且有病在身,但当朝廷需要他并委以重任时,他心甘情愿为朝廷效力,竭尽全力报效国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王司马》中记载:王司马向皇帝乞求告老还乡,北边塞外又发生警报,皇帝召回他再镇守边防,但王司马时年已八十三岁高龄,便极力称病要拜辞皇帝。皇帝安慰他说:“只麻烦爱卿你安卧治军,借重你的名望罢了。”于是王司马又到边境。北军听说王司马到了,都不信,于是假装议和,验证一下真假。他们进入军帐内,看见王司马坦然高卧,都望着床榻一起伏拜,惊讶嘬舌而退出了。
    王象乾的一生,自24岁中进士为官,至85岁病卒于家,为官长达60余年,历仕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朝,虽出身文吏,却在边防守边达20余年,建立了赫赫战功。为表彰王象乾护国有功,在他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万历皇帝特旨在新城为其建立了四世宫保牌坊,并追赠他的曾祖父王麟、祖父王重光、父亲王之垣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纵观新城王氏家族,数量众多的为官者,德行高尚,勤勉守职,无一人受过刑律处分,无一人有不洁记载,这足以印证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卓有成效。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照得失,以史为镜可以治兴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借鉴新城王氏家族的从政事迹特别是廉政思想,对于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张亚楠)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