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试图记录上海这座城市各种精彩食踪的觅食指南,也是一本浸染了上海这座城市“人间烟火”的异乡指南。上海,是作者欧阳应霁母亲出生的地方,因此上海味道对他来说承载着一种记忆。他邀请了在上海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作家殳俏作为地陪,用传说中的“味觉定位法”,一鼓作气吃遍城中一百二三十家大小食肆。本系列名为《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味道上海》是继《味道台北》热销后的第二本。
“想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要抓住他的胃。”在这个大多时候都被负能量环绕的时代,应该不论男女,抓住了他或她的胃,就会很容易抓住他或她的心,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都喜欢在饭桌上完成,无论交易,还是爱情。
几乎随便问一个人,他可能都会捂着嘴装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告诉你几家“独家私藏”的店名,接着在拍着胸脯保证推荐出几道主打菜,但以私人的经验而言,这些店铺实际的出品可能和大众点评推荐的店家差距不大。所以,最好有人向你推荐美食的同时,还能有个值得信赖的私厨在一旁偷偷跟你打个暗号,告诉你那家店到底值不值得去。
对现在的大部分读者而言,写一本有价值又好看的美食书实在太难了,人人都是吃货的年代,仿佛一下子人人都有了对于美食的品味。而且关于美食的描述,写来写去就是那么两样,高深一点的写手会写到文化、写到乡愁,但想要拿捏好那个度,就是个见功底的活了。如果作者选择的主题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大城市,本身就蕴藏了丰富的美食资源。如果你写的是小城镇美食,地域性加上特异性本身就会为文字增色不少,而想要从大城市庞杂的味觉线索中梳理出一条或几条能够压得住所有“好舌头”,除了作者本身鉴定美食的公信力之外,包装的方式显然就成了最重要的了。
作者欧阳应霁的风格是素衣、素裤、素文,在杂志上开的专栏也是简简单单,但在最近出版的两本“味道”系列图书中,首先从视觉上就先改变了欧阳应霁惯有的风格,大红大紫的封面包装,加上鲜亮颜色点缀的内页,会让人先入为主地有种“缤纷美食”的感觉。单从书的包装来看,像是电视节目的平面版:图细文疏,既讲过程又问出处。虽然没看过欧阳应霁的著作,但平日里看那些专栏上的小文,感觉他的书是适合一个人独处时读一下的,配合着文图兼具的制作步骤介绍,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上两三道美食一尝新鲜。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那种隐藏于世的私厨,在你做菜时不经意地点拨上你两招:“加两块冰糖。”“少放半勺盐。”马上会让平庸的菜式顿时提升上了一个档次。
他的另外两部作品《味道上海》、《味道台北》里,这个平日里躲在美食身后的私厨走到了台前,召集身边好友,开了一场盛大的美食派对。《味道上海》中,他找来内地最出名的美食作家做伴,又邀请了一大堆各行各界的朋友一起寻访美食——其实不用邀请,大家也会云集响应,带着欧阳应霁去吃自己熟悉、推荐的美食,这本身就是一件既骄傲又享受的事情。
“独食易肥,吃到底的目的和异议,都在于分享。”后记里的这句话,是欧阳应霁写这一系列书的最重要原因,人生如果以吃点好的为追求目标,听起来似乎境界太低,但加上分享两个字,顿时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起来。或许《味道上海》的目的正是为了启迪我们:吃其实是整合资源的一种方式,不一样的味觉体验决定了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道路上你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预征着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