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曾是唐山镇后七村的“支柱产业”,十几年前,后七村700余户人家约有100余户以做豆腐为生,赶上春节豆腐需求量大的时候,做豆腐的人家能达到300户。不过在最近几年,后七村做豆腐的人越来越少,虽然这里做出的豆腐仍然具有极好的口感,并深受消费者欢迎,但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就是,年轻人没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后七村已没有“豆腐西施”,取而代之的是十几位仍在苦苦支撑的“豆腐大爷”。
9月12日,记者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豆腐村”采访。“现在全村一直做着豆腐的也就十几个人,而且年龄都比较大,我算是年轻的了。”该村48岁的村民张洪先告诉记者,他虽然不到50岁,已经做了24年豆腐。在后七村,像他这么坚持做豆腐的现在只有10余人,而且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由于做豆腐非常“熬人”,再加上效益并不很可观,很多人逐渐放弃了这个行当。“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工厂上班,只有等到春节前豆腐需求量大的那几天,才重操旧业。”张洪先告诉记者,加工豆腐特别麻烦,一个豆腐从开始制作到完成要经过诸如选料、浸泡、粉碎、滤渣、煮桨、点浆、压制等多道工序,全套工序下来,制作100斤左右的一个豆腐最快也得三个多小时,一天最少做俩豆腐,一来二去就是将近7个小时。“一个豆腐刨去所有成本,净赚70元左右,一天做两个豆腐才赚100多元,还得出去给人送货和零售,一天基本没闲着的时候,确实很累,挣钱不多又熬人,因此,年轻人不愿意做这个。”张洪先说。
后七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后七豆腐已经有了200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传承,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大特色品牌。“由于后七的‘浆水豆腐’比超市里销售的‘内酯豆腐’更原汁原味,营养更丰富,所以更受消费者欢迎。”该负责人对记者说,很多别的地方生产的豆腐都自称是后七豆腐,以提高销量,后七豆腐影响力可见一斑。
谈起后七豆腐的今后发展,该负责人一脸惆怅,“这么好的一个品牌,几年后可能因为后继无人而逐渐消失,着实让人痛心。”
(张擎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