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你好
时间:2014-9-12 10:14:04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前日晚上读书,读到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他在书里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天空的上弦月渐渐的亮了起来,空气里隐约飘来桂花的香气。中秋就这样近了。
《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的记载。中秋节的盛行属于宋朝,至清明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仲秋”属秋季之中,跨过秋分和白露两个阶段,所以中秋也称仲秋。因八月十五的月亮比任何时候的满月更圆更亮,因此中秋又被称作“月夕”、“八月会”、“追月节”等与月有关的名称。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广为流传,这也使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记得小时候,一过了中元节就无比期盼着中秋节的到来。掐着小指头一天天地算,心情不亚于盼着过年。不为别的,只为一年才见一次的圆圆的大月亮,再就是趁着过节吃几个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月饼。月饼可就是中秋节的主角了,那甜甜的酥皮带着青红丝的月饼,如今想起来可能觉得好笑,但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那可真是极好的食物了。
旧时的村庄没有电,一入夜,暮色便把整个村庄都包围了,远处的山也融入到这温柔的夜色里了。中秋节这天,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把桌子搬到院子里面摆上碗碟,放上月饼和水果,名曰:拜月,孩子们期待着月亮赶快亮起来。天完全黑下来,月亮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缓缓“行走”着。它穿过大山,走过树梢,将银色的光芒洒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在月光下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八月的风近了,秋虫在四周唱歌,我和小伙伴们都陶醉在这温柔的月光里了。
我和小伙伴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边转边唱:“月明圆圆,出来神仙,神仙一摆,出来奶奶,奶奶烧香,出来姑娘,姑娘磕头,出来小猴,小猴作揖,出来小鸡,小鸡下蛋,嘎嘣两半。”小伙伴们都笑了,听到唱歌的人也笑了,接下来的节目就是分享月饼了。每个人都从家里带一个出来,一人轮着咬上一口,都尝尝彼此的月饼是什么味道。其实,味道是一样的,只不过心情不同,品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罢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是比较早的关于月饼的诗句,出自苏东坡。
我们坐在奶奶们旁边,听着奶奶讲那些古老的传说,远远望去,仿佛真得看到了嫦娥、玉兔还有砍桂的吴刚。月亮慢慢走着,走着走着夜就深了。而月光照在青草地上,忘了把灯吹熄。想起小时候的中秋节,那时时光真得很快乐。如今想来,斯时斯世阔别已久了。
故乡的月亮我已经离她很远,岁月改变了山河,人们换了容颜,她依然年轻,慢慢行走。月圆之夜,我在遥远的地方仰望:月亮,你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