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的鱼屋子
时间:2014-11-28 14:24:15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读汪曾祺先生写故乡的散文,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马踏湖的场景。汪曾祺的故乡是江苏高邮,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按说应该与远在北方一千多里之外的马踏湖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但先生下笔写质细油多的鸭蛋,写河塘里处处皆是的鱼虾螺蛳,写水边蒌蒿满地芦芽短,无法不让我想起与之有着极似神韵的马踏湖。甚至,他曾写到一种叫做“昂嗤”的鱼,汆汤味道极为鲜美,推崇为家乡难得的美食,恍惚觉得熟悉,一查才发现,这不就是我们马踏湖里随处可见的“嘎牙子”嘛!
只可惜汪先生有生之年没到过马踏湖,否则,他也一定会被这江北水乡所感染,生出几分江南故土的情思吧!更何况,先生这样的老饕,在马踏湖肯定更如鱼得水,单是湖边的“鱼屋子”,就足以让先生流连忘返。
鱼屋子,大概是马踏湖人天然的创意,换文雅点的说法,其实就是“水上餐厅”。从县城径直向北30余里地,已悄然间进入了马踏湖的湖区。在这里不要徒劳去寻找烟波浩渺的广阔水面,马踏湖的特色,就在于它是由星罗棋布的河湾、苇汊、荷塘组成,其间点缀着湖区人生活了几辈子的青砖灰瓦的老屋,一丛丛旺盛茂密的芦苇,一叶倏忽而过的溜子,极富生活气息。无意中,你会看到河荡间矗立着一些明显不是民居的小巧建筑,或是古朴的茅顶木屋,或是雅致的复古亭阁,一串串由回廊木桥相连接,这就是“鱼屋子”。
到异地旅游,富丽堂皇的酒店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心中总有种唯恐被宰的惴惴不安。但在马踏湖你肯定不会,单是听听“鱼屋子”这个满含浓浓湖乡气息的名字,也会倍感朴实亲切。随便寻一家,在热情的店主的引领下,踏过吱嘎作响的木桥,走进水面上的一间鱼屋子,也不用高椅大桌,一个小桌,一圈马扎子,便能让人放下种种拘束。上菜前,先来一壶茶,并不是好茶,可佐以习习清风和淡淡荷香,竟能品出无上妙品的口感。
以前的鱼屋子一般是用湖区当地的苇子编成的护栏围起来,现在为了视线更好,多是三面纱窗,以苇编为门。廊柱如同画框,镶定一幅幅动态的画作。盛夏时节,店主多在鱼屋子的顶部外边安置一个自动喷水的设备,以消除暑气,此时的屋中之人犹如进入了水帘洞,觥筹交错间听流水叮咚,不用空调便温凉舒适。到冬天也不必担心,很多鱼屋子以玻璃为墙,里面自然少不了空调。遇个大雪纷飞的时节,三五好友在暖意融融的鱼屋子里面,吃着热腾腾的湖乡鱼宴,赏着窗外银装素裹,又是一番别样的情趣。
鱼屋子,当然以吃鱼为主。马踏湖的湖鲜宴,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说起来就让人目瞪口呆,听起来让人垂涎三尺,什么糖醋鲤鱼、清炖草鱼、溜炒黑鱼片、奶汤鲫鱼、蒲白黄鳝汤、鳞炸鲫鱼、鲶鱼炖豆腐、西红柿炖泥鳅等,凡是你能想到的,没有不能入菜的。湖区人的做鱼手法也是花样百出,蒸、炒、煎、炸、炖、焖、溜、烤、汆、烧等,将鱼做成鱼丝、鱼片、鱼卷、鱼丁、鱼块、鱼丸,无不鲜嫩酥香。
马踏湖一鱼九吃不是传说,取一条活鲜大鱼,从鱼头到鱼尾,从鱼鳞到鱼肠,无一处不可入菜,短短一会儿工夫就是琳琅满目的一桌,而且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口味各异的菜品竟出自同一条鱼的身上……如果你是寒露时节来到马踏湖,一定别忘了喊住急匆匆上菜的店主,问一声有没有新鲜的湖虾。因为此时,有些沟渠中种植的水稻收割完了,栖息生长了一季的湖虾最是肥美,用推拱式的虾网捋着水稻茬子向前一兜,便是满网活蹦乱跳的河虾。鱼屋子的厨房里少不了这些美味,也不用让店主怎样精心调制,跟他说声湖区吃法就行。店主转头就会去安排厨师,用葱、姜、辣椒炝锅,把虾倒进去,大火一炒,临了再撒一把芫荽,盛盘,顺便将一盘自己摊的煎饼一起端上桌。煎饼卷河虾,你就敞开了吃吧!等等,等等,别光顾了吃啊,“哈酒”!
酒足饭饱,走出鱼屋子时,又是吱嘎吱嘎的木桥。可得注意点脚底下,即便你没喝酒,我想,此刻也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作者单位:县农机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