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河海大学乡村振兴山东实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唐山镇薛庙村开展“双碳”知识普及活动。在村里的“古槐讲堂”,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讲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分享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小窍门,帮助村民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
河海大学环保科普宣讲团队成员 刘议临:在环保宣讲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感受到了当地风土人情,同时,经过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薛庙村本地环保方面的发展。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团队凝聚力,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学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据了解,这场青春和乡村之间的“双向奔赴”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近年来,唐山镇薛庙村整合村委大院、老龙湾广场等闲置地块建设光伏项目,将光伏发电产业融入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每年可帮助每户村民增收3000余元,正是因为薛庙村迈向乡村振兴的扎实步伐,才吸引了“专业对口”的青年学子带着学识和热情走进乡村、助力乡村。
唐山镇薛庙村党支部书记 张思贤:河海大学的大学生们,通过宣传“双碳”知识,不仅提升了村民低碳生活的意识,还对村里光伏发电产业日常维护、故障处理,以及提高发电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为我们村庄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桓台融媒讯 赵聪 石龙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