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级工会坚持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动力,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组织动员百万职工积极创新创造
强技增“动能” 匠心铸“新质”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之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对大国工匠、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颁奖辞。
青岛200余万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张连钢
张连钢是青岛200余万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从国之重器到超级工程,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背后都有着大国工匠的身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耕耘中抵达技能巅峰,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再到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工业立市的青岛,也是工匠人才的“摇篮”。一代代产业工人,扎根一线、脚踏实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进程中,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24年以来,青岛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动力,聚焦青岛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组织动员百万职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斗担当。
广泛创新创造,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青岛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效是必答题。为此,青岛市总工会找准工会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提出构建“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工作体系,以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等群众性创新创造为载体,示范带动各级各类职工创新培育体系广泛建立,强力推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合作”+“研企参与”的“科创联盟”,拥有“五小”等创新成果110项,累计创效300余万元,带动全员创新2000余人次;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组建20支创新多维柔性团队,发挥6支创客团队作用,职工创新成果产品实现规模化孵化推广,目前“五小”等创新成果4700余项,累计创效9700余万元……
数字背后,体现企业的责任担当,离不开各级工会组织的支持。“青岛市总工会每年出资1000余万元培育全员创新企业,并设立市级职工创新特等奖50万元重奖,对蕴藏在企业、职工中的创新能力进行奖励,充分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助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集群。”青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潘思晓说。
当下的青岛,一些发起于职工端的创新成果逐渐成势,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流程型连续生产企业,确保供电系统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该公司电气部工程师张贵常年身处一线,他牵头研发低压电动机抗晃电装置,致力于解决晃电故障问题。研发过程中,10名骨干成员夜以继日,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和反复论证分析,参照晃电故障率5%这一行业先进水平,最终达成晃电故障率0%的理想目标,远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该设备已推广应用到企业氯乙烯二期、聚氯乙烯二期、聚苯乙烯装置中,设备总数由一期143台增加至281台,为企业生产系统平稳运行立下汗马功劳。
特殊箱作业自动化是国内外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的最后一道壁垒。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队技师张书忠立志要破除这项壁垒,为推动港口行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通过一系列摸索与创新,他将虚拟智能计算技术、智能化改造升级技术与传统码头人工轨道吊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降本增效。15台轨道吊改造前四班运行需配备60名轨道吊司机,改造后只需配备20名,每年至少可节约人工成本800万元。
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青岛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已推动产生应用型创新成果2.2万余项,创效10余亿元。2024年还将培育市级全员创新企业10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个、创新型班组30个、创新能手20个,评选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培育工匠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是工业大市、制造大市,工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青岛全市上下把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打造重点产业链,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逐“新”而行,向“高”而攀。青岛制造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技能突出、具有娴熟技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离不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人才。
2024年,青岛市总工会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找准职责定位,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聚力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提出重点在高标准打造新时代工匠人才培育体系上精耕细作,在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创新提质。
深化“青岛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选树一批青岛工匠、产业工匠和“手造工匠”,打造一批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产业工匠培育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如2024年获得全国、省、市“五一”表彰的产业工人中,80%来自重点产业。
培育工匠导师、工匠辅导员、工匠宣讲员等队伍,打造“工匠+”品牌,积极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2024年青岛市“劳模工匠进校园”计划开展100场活动。
开展“求学圆梦”行动,组织2000名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在前期已投入3331万元资金、补助近2万名一线职工在职圆大学梦后,2024年青岛市总工会继续拿出专项资金,培育更多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青岛全市技能人才已由112万人增长到166万人,高技能人才由25.2万人增长到58万人,“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不仅仅提技能,青岛市总工会还从提升职工幸福感、归属感入手,通过一系列举措引才、留才,用工会组织的悉心关怀让产业人才在青岛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感受“家”的温度。以青岛市总工会2022年创新搭建的“青岛·惠工家”平台为例,该平台在解决外来职工城市归属感不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青岛全市已申报建设近百家惠工家阵地,入住职工1.2万余名,提供工会服务覆盖6万余人次。按计划,2024年还将新建40家“青岛·惠工家”服务阵地,探索建设“网约车司机之家”和示范性“货车司机之家”,让更多职工的“家”在青岛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开展劳动竞赛,激发产业工人新动能
1月3日,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青岛地铁15号线三标段四工区项目举行。以此次竞赛为牵引,项目建设团队比工期、比质量、比进度,将充分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全力将重点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2024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按照会议部署,找到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个突破口,第一时间部署启动,希望达到以赛促训、以赛育匠、以赛保安、以赛提质、以赛增效的效果。”青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邹杰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全市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时间比往年都早,体现了青岛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职工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发起于生产一线的劳动竞赛,已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2024年,各级工会组织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深入开展“打头阵、当先锋”创新创优高质量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如,聚焦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职工数字创新竞赛,“匠心杯”比武竞赛,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劳动技能大赛和职工食堂大比武等系列竞赛。同时,构筑起以市级竞赛项目为引领、区市和行业竞赛为重点、企业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
从2023年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成果中,可以窥见此载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青岛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参赛职工150万人次,在5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发动了1200多家企业30多万职工参与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推动完成投资总额1427亿元。
“这两年,我们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高标准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拓展竞赛领域、提升竞赛效能、注入新的内涵,就是要不断激发产业工人的新动能,把劳动竞赛作为高质量发展加速器这个属性夯得更牢。”青岛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负责人说。
时代潮流奔涌不息,前进航程击鼓催征。站在新征程上,青岛全市工会系统锚定工会工作“主战场”,组织动员百万职工团结奋斗、孜孜不倦,建功“工匠之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