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滨州聚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品种改良 助推冬枣提质枣农增收产业增效
时间:2023/12/7 15:27:36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9月20日,滨州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十五届沾化冬枣节在沾化区市民活动中心开幕。在主会场的乡村振兴成果展区,沾化冬枣、即食海蜇、利国鲜羊等特色农产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与会嘉宾、观展群众现场品尝美食、参与网络互动,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本次节会以“促进产销对接叫响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开幕式主会场精心布置了12个乡村振兴成果展区,展示近年来沾化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外围设置了“食域滨州”区域公用品牌展区,遴选了全市74家农业企业和预制菜企业参与展销。场馆中心位置专门设置农产品企业购销对接洽谈区,方便参展企业和采购商进行对接洽谈。展馆东、南两侧外围设置了“丰收夜市”区域,规划了80余个美食小吃展位,满足市民观展、游玩需求。

作为中国冬枣之乡,近年来,沾化区持续培育壮大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突出设施农业和品种改良同步推进,促进冬枣提质、枣农增收、产业增效,让冬枣这棵“富民树”更加枝繁叶茂。

又是一年冬枣红。下河乡8000亩冬枣大棚内硕果累累,冬枣压弯枝头。枣农们忙着采收冬枣,第一时间通过物流车直接发往全国各地。下河乡土地盐碱化程度高,为了把盐碱地“救活”,2013年,该乡青城村率先实现冬枣大棚全覆盖,成了沾化区名副其实的“大棚冬枣第一村”,枣农收益可观,掀起了下河乡枣农建大棚的热潮。2022年,下河乡线上线下销售冬枣2790万斤,枣农户均每亩收入1.4万元。

为重点攻关核心技术,沾化区深入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冬枣新品种“卡脖子”科技攻关,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产研院主导的“多用途枣新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及推广”入选2022年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推广了一批适合冬枣新品种节本增效、高产高效技术,为沾化冬枣新品种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保障。

当地枣农们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建设冬暖式大棚、棉被延熟棚、钢架春棚、普通防雨棚和智能阳光温室等多种形式的冬枣大棚,持续改进温棚冬枣栽培技术,光温调控、病害防控有了更多科技元素。如今,沾化冬枣不再只出现在冬季,从每年的6月中旬至11月中旬均可成熟,结合3个月冷藏保鲜期,满足鲜食冬枣8个月的货架期,逐步改变过去沾化冬枣“靠天吃饭”“成熟一季再等一年”的情况,提高了沾化冬枣的市场占有率,实实在在地带动枣农致富增收。眼下,总投资15亿元的中氯·沾化冬枣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目前一期工程2100亩冬枣钢架棉被棚建设任务已完成900亩。

冬枣要想卖出好价格,销售是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拓宽沾化冬枣的销售渠道,下洼镇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总投资1亿元,打造占地面积2000亩的全国首家冬枣科技化全链条基地——沾化冬枣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电商运营培训中心为基点,引进电商龙头企业2家,培育本土网红直播带货团队3个,签约电商70余家,拓展新兴业态发展空间。

为抓好冬枣销售环节,冯家镇建立“市场+网络+消费者”电商发展新模式,枣农开设多个短视频账号进行展示和销售。当前电商销售占比高达40%以上,二代冬枣销售每斤价格在10元—50元之间,收入十分可观。为此,该镇加强与邮政、顺丰等物流公司合作,将冬枣运往北京、浙江、四川等地,保证新鲜冬枣第一时间送达客户手中。与此同时,在下洼镇各个大棚内,活跃着一批枣农跟着本土网红“冬枣姐”学习直播带货技巧,一群“不会说、不敢说”的“零基础小白”逐步成长为“敢讲、会讲”的新晋潜力带货主播。

沾化区通过多元化措施推动冬枣产业延链补链,培育尚亿食品、帝景食品等冬枣深加工企业8家,研发冬枣糕点、枣木雕刻、冻干冬枣等系列产品10余种,每年可消化非商品果3万吨,为枣农提供兜底收购服务。依托沾化冬枣原产地和30万亩沾化冬枣园,构建“一片三线”总体布局,以国家AAAA级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为核心,建设沿海天大道、永馆路和滨东路3条冬枣采摘长廊,擦亮“冬枣之乡”乡村旅游品牌。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