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立足县域特色,秉持“资源投入更少、环境污染更少、经济效益更多、共富群众更多”的循环农业理念,探索创新出“一套体系、二元互促、三生共融”的循环农业新模式。
“一二三”循环农业模式,实践中是如何运行的?
“一套体系”,县镇村同步推进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些颠覆认知的做法,在新兴镇循环农业产业园里司空见惯。
图/新兴镇循环农业产业园
说白了,这是生态共生效应使然。具体说,就是利用智慧菌业基地、养殖区产生的农牧固废制作生物肥,反哺农业种植,形成循环再利用的循环农业园区示范新模式。
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 160个“鱼菜共生”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构建。产业园投资12亿元,建设南美对虾、鲈鱼等水产养殖与蒜黄等立体生产大棚,项目建成后年产有机蔬菜3000万斤,鱼虾1000万斤,总产值3亿元。
今年,兰陵县将推进实施循环农业纳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框架之中,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形成一套镇村同步推进的循环农业体系。
“遍地莲藕,鱼戏莲间”,是苍山街道鸿雁人才任金龙的“杰作”。他在吴坦河畔成立苗叁食品有限公司,将农产品加工、污水治理与特色种养相结合,构建了“大蒜产业绿色多元化发展”模式,成功研发“蒜米生产用水脱毒处理再利用技术”,生产废水经脱毒处理达到排放无污染无异味,将排污河道打造成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湿地公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循环生态系统。
作为农业种植的先行者,苍山街道探索建立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全街道食用菌产业向“企业+园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打造了以农光互补融合发展产业园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菌菇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年菌菇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利用菌棚开发光伏发电,年产值1500万元。
在兰陵县循环农业体系中,“四雁工程”为循环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发展业态多样的循环农业新样式。兰陵县资荟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大户”经营模式,带领村民探索“田中种稻、稻下养蛙”的“稻蛙种养”模式,达到一地两用的效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
“二元互促”,工农业互补共赢
兰陵镇实施的“渔业复垦”,创新实现了循环农业托底工业的“变废为宝”。具体做法是:将废旧塌陷地坑塘改造成标准化养殖鱼塘,亩增收益近2000元,实现了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的“三赢”局面。
对于“工废”变“农肥”的探索,则围绕济钢国铭铸管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实施“一热三用”,向周边社区提供余热供暖50万平方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利用余热每天生产蒸汽500余吨、发电1.2万千瓦时,用于周边工农生产;借助中节能技术研究院的“碳捕集”技术,将“工废”变“农肥”。
在兰陵县,以工厂化模式提升设施农业,工业赋能循环农业实现“点石成金”。
图/“鱼菜共生”立体式生产大棚
依托国家数字试点县项目,先后建起山东垦源智慧农业产业园、山东绿沃川智慧农业示范园、山东新格林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智慧农业基地。以工厂化标准发展设施渔业,实施稻渔种养项目,建设26个高标准工厂化养殖大棚全季节高密度养殖,年产黑鱼1200万斤,相较于传统陆地坑塘可提升产量20倍;同时利用养鱼废水种植有机水稻、养殖稻田龙虾,实现粮食水产一体化发展。
以工业化思维升级循环农业,兰陵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将加工车间建在田间地头,让蔬菜“出土即入厂”,有效缩短了运输储存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高效高质高值。规划建设“一园五区”预制菜产业格局,全县预制菜链上企业达到450余家、注册商标100余个,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开办实体店、设立预制菜专柜600处。
“三生共融”,新农村实现蝶变
漫步兰陵街头巷尾,该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美丽格局已初具规模,生活美、生态美、生产美“三生共融”,美美与共的画卷徐徐展开。
积极推进“百千工程”,兰陵县突出片区思维,集成政策、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要素,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绘就乡村美好生活。
乡村美,首先要看的是卫生环境,兰陵县积极实施秸秆“五化”利用,不仅洁净了环境,还产生了很好的效益。据统计,兰陵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66%。通过与山东省财金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投资1.5亿元的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项目,建成后每年收集农作物秸秆30万吨以上,替代燃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
图/大仲村镇农牧固废无害化处理项目
粪污变肥料,实现了生活美与生产美的增值转化。兰陵县有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率达89.8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引进投资1.2亿元的大仲村镇农牧固废无害化处理项目,采用微生物在线强化和抗生素降解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每年可将15万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效微生物有机肥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苍山街道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背景,打造了以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为中心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以苍山暴动纪念地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红色教育基地,以华夏酒城为中心的特色产业体验带,老百姓也吃上了“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