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莹是起凤镇华沟村的一名90后党员,凭借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她在芦苇的世界里和老手艺人碰撞出火花,不仅带动湖区村民依靠老手艺就业致富,还让农特产品漂洋过海换来外汇,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淄博真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丽莹:今天30号了,月底了。然后咱们今天进行下个月销售货品的选定。这是昨天刚来的,我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是咱常见的,它已经是在售的一个产品。但是你们能看出来,这个尺寸它又进行了一个改良。
记者见到宋丽莹时,她正在派发近期的订单任务。尽管大学学的是日语专业,但宋丽莹却对家乡马踏湖的苇编情有独钟。
宋丽莹:学业结束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城市的那种生活,不是不好,我感觉不太适合我。我就跟我父亲沟通,然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马踏湖,跟我父亲一直就是从事苇编。
最开始的时候,宋丽莹的父亲并不愿意女儿继续从事他已经做了多年的行当。
宋丽莹:当时我父亲,就觉得一个女孩子家在一个农村里从事苇编这个行业,觉得就是不太合适。他还是想让我往大城市,就是往更高的地方去出人头地,所以说给我就是介绍了、推荐了几个比较像样的工作。但是,我在初期接触这些工作的时候,就是和我心里的反差特别大,我觉得这些工作并不是我感觉到的好工作,对于我来说。虽然它很体面很干净,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但是并不是我心里的喜欢,所以我就跟我父亲沟通,我说我不想做,后来我父亲还觉得是我毛病多,然后就训斥了我一顿。
尽管遭到了父亲的训诫,但宋丽莹的性子就像马踏湖的芦苇一样,倔强而又坚韧。她一头扎进生产车间,一干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无论是采购、编织、质检、包装还是运货,宋丽莹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两年后,她凭实力“升职”进了公司办公室,开始接触管理工作。几年摸索下来,宋丽莹总结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展理念。2015年,她开始自己创业,并且吸收了周边村庄许多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让她们进厂上班,当起了手艺编工,给她们解决了工作难题。
宋丽莹:全部的工人都是在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就是给我一种感触,因为现在工厂招工,都是有一个年龄甚至性别的限制,但是这些妇女在我们工厂反而能创造更好的劳动价值,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她们有年龄的沉淀,第二她们对于这种手工制作的工作,比较能静下心来,能沉得住气,而且原来她们在小时候尤其是我们湖区的这些妇女,她们都是有从业经验的,所以说别人工厂里不招聘的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妇女职工,在我们工厂反而就是最好的能手。
虽然苇编是湖区的传统产业,但在宋丽莹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先后打开了日本、德国、希腊等多个国家的市场,目前年产值近2000万,出口创汇近1000万。
宋丽莹:作为马踏湖土生土长的孩子,而且现在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我更有责任、也更有义务把自己家乡的这些好物给推广出去,让我们的这些手艺传承人与我们国内普通的消费者更多的了解到我们以前忽略的、甚至是从未提及的一些好物的附加价值和意义。
(桓台融媒记者 何子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