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内容
陈汝洁的书味人生
时间:2014-9-26 14:04:10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9月16日,记者慕名来到了少海小区陈汝洁的家中,一进门便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走上阁楼,映入记者眼帘的尽是书,书桌上摆放了各种研究资料,三个房间内的十几个书橱也都摆满了书籍,地板上还有两大摞书未找到“归属地”。藏书之丰,让人惊叹。全国“书香之家”果真是实至名归。陈汝洁告诉记者,2010年搬新家时,单是家中的书籍就装了100多纸箱,是他和妻子一箱一箱扛到新家阁楼上来的。

自幼与书结缘
    说起为什么喜欢读书,陈汝洁告诉记者,这与小时候跟祖父一起生活有很大关系。他的祖父早年在村里读过私塾,后来从医,曾在济南、湖田等地厂矿单位当医生,几经辗转,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医,是村里同龄人中少有的“文化人”。陈汝洁回忆说,祖父爱书,每次买来一本新书,祖父总是将其包上书皮,而且从来不在书上写写画画。祖父除了平日研读医学书外,还喜欢读些文史类书籍。他经常给陈汝洁讲《聊斋志异》、《孙庞演义》等小说、戏曲故事。有一次,他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写在村保健站的黑板上,逐字逐句地讲解给陈汝洁听。就这样,年幼的陈汝洁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被熏陶着,尤其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
    “六七岁时,为了买到连环画,我和妹妹步行去公社书店;上初中时,我和同学骑车转遍了田庄、新城、索镇等地的新华书店,有时为了凑齐一整套连环画,我还不惜高价从别人手中购买缺本。”陈汝洁说,祖父一直鼓励自己多看书,家里给钱买书更是“非常痛快”,有一次,他想跟祖父要10元钱买心仪已久的连环画,祖父二话没说立即掏钱给了他。“要知道,在那个年代,10元钱真是笔大数目,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时买的一些连环画。”陈汝洁回忆说。

买书也有瘾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藏书要访书,不访书不得珍藏,遑论秘籍。古来藏书最重访书。”确实,陈汝洁访书,下足了功夫,而且在他的藏书中,许多书都有一个故事。
    2009年,陈汝洁所在单位在扬州税务学院举办短期培训,期间有半天休息,陈汝洁就叫上两位同事,打车前往扬州古籍书店。“北京出版社出影印本《清文汇》是一部大部头,早已买到,而该社出版的另一部影印本《清诗汇》却久觅未得。不想在这里居然有,且半价销售,16开3大厚册才200多元,于是就买下了,也算是一次意外收获。回家后才发现,这套《清诗汇》有点装订错误,但使用无妨。”那一次培训结束,陈汝洁带着买来的整整两大纸箱书籍高兴地回到家中。
    记者了解到,陈汝洁藏有不少线装书,家传之外,多是他勤于访书而得。他曾经从索镇大集上访到《徐氏世谱》乾隆间初刻本、《桓台于氏世谱》民国印本等乡邦文献,对研究桓台文史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从张店开元文化市场,他也买到过较为稀见的清人张秭著《桐荫堂诗钞》清刻本等。他也喜欢与古董商、废品收购者交朋友,从他们手中买到过清刻本《秘书二十一种》、徐夜《隐君诗集》民国本、民国《新城县志》等好书。向私人收藏者购书,也是陈汝洁收藏古书的一个渠道。得知新城镇有一个村民有些家传古书,陈汝洁便登门拜访,购得了靳荣藩《吴诗集览》、袁枚《小苍山房文集》等清刻本线装书。
    每当聊起淘书经历时,记者看到,陈汝洁眼中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各种惊喜。“有一次,我听说一家废品收购站有些线装书,跑去一看,果然有一小纸箱线装书,破烂不堪。仔细一翻,居然有两册黄麻纸印本《新编方舆胜览》。因为此前见到过宋板《新编方舆胜览》的图片,我觉得这就是宋本《新编方舆胜览》残卷,廉价而得,极为兴奋。只可惜书已见水,有些页粘在一起,回家后一点一点地揭开。后来,用这些残书换得赵执信佚著《全史鉴略》和讷斋抄本《秋谷诗集》两部有学术价值的稀见书籍。前者《赵执信全集》失收,也未见著录;后者有赵执信《饴山诗集》刻本中未收诗作59首,极为重要,我已将其整理刊布于《山东理工大学报》和《齐鲁文化研究》,为赵执信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藏书为学术而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记者眼中,陈汝洁是一个儒雅的人,爱好读书且能学以致用。他的藏书,经粗略统计,大约有6000余册。主要是文史类书籍,多是用来作学术研究。
    大藏书家郑振铎曾说:“我不是一个藏书家。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我之所以收藏一些古书,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有时,连类而及,未免旁鹜;也有时,兴之所及,便热衷于某一类书的搜集。总之,是为了自己当时的和将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所需。”陈汝洁谈到他藏书时也强调了他是“为用而藏”。
    并不是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会走上做学问的道路,但陈汝洁做到了。他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他尊崇清初诗人赵执信,利用手上不断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将多年来研究赵执信的文章汇集,出版了《赵执信研究丛稿》。他热爱清初诗歌,购买了钱谦益、吴梅村、宋琬、王士禛、朱彝尊等大家的全集,以及多种研究资料,撰写、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王士禛、赵执信交恶真相考实》一文,使用了新发现的《赵执信致王渔洋信札》,探清了300多年来众说纷纭的“王赵交恶”问题,颇受学界关注。复旦大学邬国平教授在《赵执信<谈龙录>与康雍乾诗风转移》一文中,认为陈汝洁文章中使用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是近年赵执信研究中一个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蒋寅教授在增订新版《王渔洋事迹征略》中,也据陈汝洁论文征引了这篇信札。
一篇篇文章变成铅字,陈汝洁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熟知。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在《<兖州春秋>序》中说:“桓台县(地方)税务局的在职干部陈汝洁先生,他用业余时间研究当地清代诗人王士禛及博山赵执信的著作,论著丛出,多有新证新见,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书香家庭氛围浓厚
    记者在陈汝洁家里看到,写有“书香之家”四个大字的铜质牌匾端端正正地挂在书房墙壁上。陈汝洁说,这是个莫大的荣誉,更是鼓励和鞭策,一定好好珍惜。
    陈汝洁的妻子荆丽红在县国土局上班,每晚吃罢晚饭后,她总喜欢拿一份报纸靠在沙发上细细读来。受父亲影响,陈汝洁的女儿陈维超从小就喜爱读书,上小学时已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等熟读多遍。初中时,所写的作文多次被老师评为范文。女儿喜欢影视文学,有时上网看了获奖电影,她就让父亲买来原著,仔细阅读。在陈汝洁的培养下,女儿陈维超学习成绩优异,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每每说起女儿,陈汝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本版图文  苗娟  李超)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