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演绎如山母爱
时间:2014-9-26 14:15:52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在荆家镇后高村,有一位65岁的妈妈,她叫蔡秀芳,27年来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收养来的先天性小脑瘫痪儿子,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儿子忙个不停,像照顾三四岁的孩子一样给他穿衣、洗脸、喂饭……用她瘦弱的身躯为儿子托起了一片天。
9月17日,天空下着绵绵细雨,记者来到蔡秀芳家时,她正和儿子孙成才看着电视。几间低矮的平房,陈旧的家具,乍看之下,这个农户与其他家庭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只有知情人才知道,这座院子里,有着一个伟大的母亲。
“27年前,我的邻居收养了一个孩子,当邻居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小脑瘫痪时,就将孩子交到了村里,村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找到我,问能否收养这个孩子时,我想作为党员,我有义务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回忆起往事,蔡秀芳眼中悲悯的眼神让记者动容。
“你叫什么名字?”
“孙成才。”面对记者的问题,他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没有迟疑,没有磕磕绊绊。可要回答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背后训练的艰辛只有蔡秀芳知道。
为了让儿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蔡秀芳开始了漫漫寻医路。起初,她带着儿子来到周边的医院寻医,医生的答复让她近乎绝望:孩子是先天性小脑瘫痪,如果治疗,需要付出高昂的医药费。“后来去了几个大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治疗有点晚了,恢复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无奈之下,我只好带着儿子回到家里。”蔡秀芳说。
虽然整天待在家里,蔡秀芳却一刻也停不下来,因为儿子从洗脸、刷牙到洗脚、穿鞋,甚至吃饭、喝水都无法自理。“这个三脚架车是帮助孩子走路的吧?”“对啊,为了训练他走路,从他很小就焊了这个三角架车,20多年过去了,这个小车子也随着儿子的成长焊接了多次,直到现在这个高度。”蔡秀芳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指着孩子的脚说,“即便有这个小车子,孩子也是走不顺当,你看脚都磨破皮了。”
“担心孩子感冒,我每天都跟他睡在一个床上,随时给他盖好被子。”蔡秀芳告诉记者,儿子两条腿都是畸形,晚上睡觉的时候总伸不直,而且睡觉时来回翻身,要是盖不及时,就会感冒。可天冷后还是感冒了好几次,看着儿子咳嗽得难受,她更心疼。
正在蔡秀芳家串门的孔现英大妈说:“来到这样的人家,是这个孩子的福气,抚养这个既没血缘关系又残疾的孩子,这俩口子真是一百个尽心。”对于邻居的夸奖,蔡秀芳说:“这些年我能挺下来,也多亏了村民们的帮助,让我很感激。”
说起现在的生活,蔡秀芳最大的心病就是自己一天天变老,怕儿子没人照顾。“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既有腰间盘突出,又有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一旦犯病根本照顾不了孩子。”蔡秀芳告诉记者,有时候她问儿子,妈妈身体不好,把他送到福利院去行不行,儿子听到后哭着说,不要送他去福利院,福利院没有妈妈照顾。再次说起这个话题,记者注意到,孙成才潸然泪下,好久一会,他捂着脸不说话。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把儿子一直照顾下去,将近30年的母子情,怎么也割舍不断。”采访过程中,这是蔡秀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田欣 张晓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