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桓台卫生-->>内容
儒医世家  七代丰碑
——记淄博市唯一一家历史久远且传承至今的中医世家郑氏“橘源堂”
时间:2013-6-7 14:24:13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有情义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无悔一腔血,有意济苍生……”一部《大宅门》讲述了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医药世家的百年沉浮,也唤起了市民对中医药的热情,如今,“酸、苦、甘、辛、咸”的中药五味早已搅入了普济苍生的人间百味。
    在我县同样有一家传承了数代的中医药世家。郑氏“橘源堂”是淄博市唯一一家历史久远且传承至今的中医世家。清乾隆11年即公元1747年,郑氏先祖郑九叙正式创建“橘源堂医馆”,从此郑氏一族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一脉相承七代不衰,至今已有265个春秋。
    走进橘源堂医馆,有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一排排深色中药抽屉柜,台桌铁盒内放着不同中药材,医馆的主人橘源堂的第七代传人郑晓辉正在耐心地为患者把脉诊病。
    临淄郑氏家族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时有“临淄郑、广饶宋”之美誉。郑晓辉告诉记者,郑氏先祖郑九叙是清朝年间的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知事。他在辞官回归故里后,看到家乡人深受病痛的折磨,于是立志决心学医,与其子书卷、侄书英、书帙创建“橘源堂医馆”,并立下“宁为良医不为良相,穷则糊口富则养德”堂规。也就是从他开始,“宁为良医,不为良相”就成为郑氏家族的家训,并一直传承至今。
    郑书卷之子郑民众是清朝的贡生,天资聪慧,青州府曾推荐其到京师国子监读书,后来入伍从戎,官至七品军功伍医。其后人精通医术,并且医德高尚,“橘源堂医馆”在当时的青州府名声大噪,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医馆。
    “橘源堂医馆”的第三代传人郑銈是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先后担任历城、海阳、荣成、武定府的教谕,在历城期间,他与济南名医交往,其医术精湛。郑銈在荣成任职期间,时逢中日甲午海战,目睹殉国将士,奋笔疾书《荣成记事歌》,唤起民众爱国之心。郑銈行医严遵祖训,不分富贵贫贱,对贫苦百姓尤为看顾,被乡邻授予“儒林模范”牌匾。
    “橘源堂医馆”的第四代传人郑洪顺承先祖“宁为良医,不作良相”的家教,在各地习医济世并在路山乡召口村开设“橘源堂”药铺。郑洪顺精研《易经》,深通“气功”。他认为中医理论源出于《易经》。他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许多疑难杂症,他能转危为安,故成一时良医。一生著述有《杂病论》、《眼科阐微》、《妇科撮要》、《民间验方》等。 “可以说郑洪顺是‘橘源堂’医术传承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郑晓辉说,“从四世祖郑洪顺开始,我们家的医术逐渐形成特色,较为擅长妇科、小儿科、外科。”
    其后,我国遭遇外国列强侵略,“橘源堂医馆”连遭日寇、土匪抢劫,但郑氏族人并没有沉沦下去,他们一直在潜心钻研家传医学,积蓄新的力量。至“橘源堂医馆”第五代传人郑毓鳌,在建国前就是中国红十字会正会员,一生精通妇科、小儿科,医道建树斐然。建国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捐助医疗设施,组建路山联合诊所,为路山医院筹建作出了贡献。
    受上个世纪中叶国家政策的影响,橘源堂一度停办。1983年,国家复兴中医政策出台,了却橘源堂六代传人郑春坡的一个心愿。通过中医考试,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经政府卫生部门审核批准,有260余年历史的“橘源堂”老字号又重新悬挂了起来。
    郑春坡秉承先祖“宁为良医,不为良相”家教,悬壶济世。他对脉管炎、心脏病、半身不遂有精深研究,尤对脉管炎治疗有独到见解,多次避免患者截肢之苦。他对经济困难者,多以针灸、偏单验方治疗,对孤寡求医者多有接济。其《四维八阵针灸疗法》获淄博市优秀学术成果奖。
    从“龙蟠橘井泉水香,虎守杏林春日暖。”这幅对联可以看出郑家先祖在创立“橘源堂医馆”时,怀着一颗为民众解除痛苦的意愿。“虎守杏林”和“龙蟠橘井”的典故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和晋朝的两位名医悬壶济世的事情,后人有感于他们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认为他们是上天派下来的神仙。据了解,从“橘源堂医馆”的第一代传人开始,每代传人都始终以悬壶济世的情怀,恪守家训,潜心医学,不计名利,为无数的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七代传人郑晓辉从医20余年,将家传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治疗妇科、内科、血管病以及亚健康调理方面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他所创造的“郑氏电气经脉疏导疗法”,更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针灸、推拿、按摩的全新疗法。它将传统中医学经脉理论、气功理论与现代电学原理相结合,通过电流刺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促使消化、运动、代谢等功能,激发经气及神经支配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医以来,郑晓辉在国家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际优秀中医药成果奖一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成果奖两项、淄博市优秀学术成果奖四项、著作《中医外治经验选》被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经淄博市科委批准创办我市首家民营血管病研究机构——淄博橘源血管病研究所,国际著名人士、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百岁之际欣然题写所名。中国社科院院长于光远、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邹积隆题写世传260年老字号“橘源堂”匾额。
    郑晓辉现为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全国德艺双馨百佳名医、中华中医药优秀民间中医专家、全国中医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协作组成员、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民间中医药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郑晓辉告诉记者,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橘源堂”的医术家族相传、师徒相授,每一代都有所创新。“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病成为高发疾病,因此从他的父亲郑春坡开始,就利用家传医学,寻找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郑晓辉说,“可以说在传承至今的七代人里,每一代人都在医术上有所创新,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橘源堂’的医术传承至今。”
虽然,“橘源堂”是淄博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家历史传承久远的中医世家,但“唯一”并不全是荣耀,更多的还是一种无奈。由于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现代化等社会大形势的影响,“橘源堂医馆”的祖传医术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限于各种原因,橘源堂医术目前的传承人仅有第七代传人郑晓辉一人,授徒传艺的工作举步维艰。这项医术亟待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模式。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专家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创造、传承的关于自然、人体、疾病的知识和实践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约》中“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范畴。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是一个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为“橘源堂医馆”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县文化馆在将“橘源堂世医”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为其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成见 释修振  史佳唯)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