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始终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游客体验感为核心,扎实推进文旅惠民工程,让“齐韵水乡”的独特魅力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
前不久,桓台县“齐韵水乡 桓歌笑语”——秋季村晚在起凤镇华沟村精彩上演,演员们将精彩的节目送到了群众家门口,群舞《绽放》、女声二重唱《节日欢歌》、舞蹈《鱼悦欢歌》等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
起凤镇华沟村村民 宋振生:很好看,太好看了,演得很好,跳舞的、唱歌的,很欢快,我希望这样的节目常常举办,常来演出。
围绕“齐韵水乡 桓歌笑语”主题,桓台县文旅局指导镇(街)开展“四季村晚”等活动200余场,3个村入选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创新开展“周末大舞台”12场,覆盖群众3万余人;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333场,实现镇村全覆盖。小戏小剧创作成果丰硕,3部作品获市擂台赛奖项,《清茶一盏》等新剧展演获好评。2025年新建成“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处、“宅兹生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处,提升城市书房1处、文化驿站2处,筑牢公共文化服务根基。
桓台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魏柯:通过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惠民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兴文化”,积极打造有温度、有宽度、有深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下一步,我们将贴近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引导基层群众自觉组织,自发参与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氛围。
文艺演出好戏连台,志愿服务多点开花。在县文化馆,“七彩摇篮”公益学堂人气高涨,声乐、器乐、书画等15门公益课程年授课超400场,秋季报名再现“排队抢课”景象。与此同时,一支支文艺轻骑兵整合“萤火计划”“一堂好课”等品牌资源,以“基层点单、文化馆派单”模式,将培训和演出直接送进镇村、社区。
桓台县文化馆副馆长 吴晓艳:公益学堂的火爆,反映了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渴望。我们通过“培训促孵化、服务到身边”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大量基层文艺骨干,更让文化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的良好文化生态,充分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此外,桓台县图书馆通过“你选书·我买单”读者荐购活动,累计收到有效投票超6000份,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有效衔接;桓台博物馆创新开展研学教育活动80余场,流动博物馆巡展走进23个村(居),让文物“活”起来;县文旅局还积极探索“体育+文旅+消费”融合模式,通过推出“桓台文旅赛事公益卡”等举措,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 副局长 王晓璇:文化铸魂,旅游彰形。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以“微实事”为抓手,推动文旅资源共融共享,用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渠道扩大文化传播,让文旅发展成果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桓台融媒记者 邢雅琪 李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