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桓台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治理+修复”生态保护,充分发挥马踏湖生态、人文优势,重现往日“北国江南”的秀美风光,丰富的湖区资源也为当地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
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上世纪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湖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恢复马踏湖生态,2008年以来,桓台县探索全流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方位管控的水环境治理模式,成效显著。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桓台分局党组成员 孙明辉:实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环境监测,退养复植1600余公顷。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共计2000余亩,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方,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从昔日的“酱油湖”,到今天的国家湿地公园,历经十多年接续努力,桓台县通过治理一条河流、修复一处湿地、保护一片湖泊,逐步勾画出水清岸绿、水绿绕城的县域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典范。马踏湖恢复了勃勃生机,也为附近群众带来了商机。湖区所在地的起凤镇利用马踏湖丰富的蒲草、芦苇和柳条等资源,大力发展传统草苇编产业,一株株苇草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生活家居用品,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起凤镇鱼二村村民 徐翠华:我们家家户户的老人都会编,也有用芦苇编的,也有用草编的。在家看孩子、做饭都不耽误,也挣不少,挣个零花销是不成问题。
近年来,在当地龙头企业带动下,桓台县的草苇编由最初各家各户自产自销、零散经营演变为连点成片、集中有序的产业化运营,初步形成了以草、木、柳、蒲等天然材料为主,多达1000多个品种的手工艺品和家居用品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田氏草编”非遗传承人 田孝宾:今后我将充分利用湖区的资源优势,挖掘草编文化深刻内涵,将中国传统手艺与现代家居相融合。摒弃粗放编织,追求数量的自毁式发展模式,打造更多原创、低碳、环保并具有艺术感的现代家居用品。
(桓台融媒记者 何子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