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弃冠平冤案
时间:2008-3-7 8:52:00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王渔洋在其主管杨州府刑狱大权的五年中,恪尽职守,秉公断案,深受民众拥戴。
顺治十六年五月,反清大帅郑成功自江南北伐,连克数地到江宁一带,大江南北士民纷纷参与,大有不获全胜不收兵之气概。八月,形势巨变,清军获胜。
江宁之战后,顺治帝便把一腔仇恨发泄于支持郑成功的地方官吏和平民百姓身上,大开杀戒,当时被捕入狱及杀头者众多,一时冤案四起,株连甚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通海寇案”。为救民众于腥风血雨之中,一时好多人写信给王渔洋,请求他为无辜者平反冤假错案。
王渔洋经过认真审理分析,发现其中被牵连受害者很多,遂决心为民请命,给予平反昭雪。但是当时,朝臣不支持,总督不配合,王渔洋为民伸冤的方案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地。但他不气馁,继续审理、取证、甄别、核实,将冤案全部汇集成册,加上审办意见,准备直送朝廷,并将其中非常明确的冤屈人先行释放。
一天,王渔洋正在紧张办案,突听役使来报:前天王大人所放的人又被“通海寇案”的权威人物户部侍郎叶成格关押。王渔洋听罢气愤至极。他一面将整理守备的宽赦人名录交差役向江宁署衙送交,一面将重入狱者召至大堂,说:“你们己被无罪释放,今又重遭拘押,实为不该。我定将冤案之事办到底,不惜丢弃乌纱。咱们这就一块去见叶侍郎!”说罢,王渔洋抓起大印,摘下帽子,把官印、官帽交给文书官:“此行祸福难测,一旦不成,这些就与我无缘了!”王渔洋冒着丢官和性命的危险,率民众向清廷有关官员据理力争,使大多冤案得到了平反,使很多无辜的黎民得到了拯救,其果敢的行为和正义的品德受到朝野赞誉,广传于世。
关键词:|王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