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贤祠
风光秀丽的马踏湖畔,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五贤祠。
据介绍,五贤祠原址名青丘。据历史记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田于青丘。”青丘之说源于此。清朝乾隆年间,青丘上始建“三贤祠”,中有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三贤士塑像。祠堂抱厦木柱上刻联为“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大门座北面南,门联为:“异姓结同心之侣,一堂萃三代之英。”门前有石狮一对。门东侧为钟楼,高约八米,悬吊大钟。门西侧为火池。
新中国成立时,三贤祠已废弃。仅留《重刊续修三贤祠记》碑一幢。碑文中有:“若世远年湮,祠宇再造,后之君子并入辕固、颜斶为五贤祠乃完善”等语。1985年,起凤镇华沟村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宇,中塑鲁仲连、苏东坡、诸葛亮、颜斶、辕固五位先贤像,以示纪念。
五贤祠是一组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祠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架构奇妙,有历代名人题咏,辟有马踏湖书画展室。五贤祠占地面积 2475 平方米,南北为 55 米,东西为 45 米,整个建筑包括大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钟楼,鼓楼和大门等,围绕一个庭院建造而成。格局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中轴线。环视四周,肃穆庄重,整个设计风格,显示出继承中有发展,遵制中有变通,借鉴中善创新,因地造型,因型取势,因制定饰,简繁有序,落落不俗。
祠门面向南,门前有 5 级条石引步,檐下木制联栊,“ 五福祥云”,透雕精细,立粉彩绘,栩栩如生。下嵌黑色横匾,铸了三个金黄色行书大字“五贤祠”。门坊4.2 米见方,檐高4.95 米,脊高7.45米,五脊四阿,琉璃瓦覆盖,瓦当严整,脊蹲欧尾兽吻,飞檐四翘,左右两边各建耳房,卷棚顶(外卷里不卷)。
耳房东西设院墙,墙两端各建二层四角小亭,二亭台基高峙,砖石主体,上面是木结构楼阁一层。亭顶木构架,上覆琉璃瓦,高檐飞展,四角仰翘,横坊看板,雕饰富丽,造型轻巧,如果你有兴趣站在亭上眺望,湖光水色,尽收眼底。
主大殿五间,长 18.7 米,进深10.2米,脊高9.2米,檐高 5.65米,悬山五脊,琉璃瓦覆顶,吻脊兽造型逼真,堂顶大架,24 条木柱支撑负载,出檐深远,坡度平缓,檐下望板,透雕浮景,造型新颖,后壁两山,磨砖对缝,垒砌精细。内壁涂白。红木椽、青薄砖、白灰膏组成大架栅顶,架设规范。堂门上悬鎏金正楷“五贤祠”匾额。门左右均开木制透棂轩窗,宏大宽敞,俨然一栋先贤公寓,望之令人敬畏。再看两庑门前柱联:“渔舟唱晚归莲诸,雁阵惊寒宿芦花。”是对马踏湖美景的真实写照。再看堂内北侧,这 “五贤”塑像一字排列,端襟高坐,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中间这位是鲁仲连,两侧为诸葛亮、苏东坡,最外侧是辕固、颜斶。传说颜斶和鲁仲连是好朋友,都在马踏湖地区隐居。
今天的马踏湖,古称“少海”、“海上”。今天的华沟村即古之鲁连陂,村中尚有鲁仲连故居。五贤祠东北约500米处,有一低洼地,俗名涿子湾,相传为颜斶墓地。为什么把孔明先生和大诗人东坡居士塑在这里,是因为当时马踏湖风光秀美,是有名的游览圣地,当年他们二位都曾到马踏湖游览观光过。传说苏东坡在密州(现在的渚城)做刺史时,到马踏湖游览后,赞不绝口,于是赋《横湖绝句》一首:“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 ” 道出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秋日湖光神韵。
院内东西两侧的建筑为厢房,厢房内壁涂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祠、歌赋、书法、绘画陈列其中,诗意横溢,画情丛生。五贤的思想、言行、文治武功在人们的心目中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