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刚直不阿的一代大儒辕固
时间:2012-11-2 9:31:13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在风景秀丽的马踏湖风景区内,有一处人文历史景点—五贤祠。五贤祠内供奉着鲁仲连、颜斶、辕固、诸葛亮、苏东坡五位先贤,并均有塑像。


位于马踏湖风景区内的五贤祠


    而在离五贤祠往南偏西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辕固庄,相传就是辕固的老家,现在分成了文庄、元南和元北。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先前这里有个大冢子,叫辕固冢,现在已然不复存在了。这些就是与先贤辕固有关的历史痕迹。
    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生活在2000多年前汉朝的辕固逐渐被后人所遗忘。但在西汉初期,一代大儒辕固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说起辕固在儒学中的传承作用,还要从他生活的时代说起。

    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儒家学说遭遇重大打击。辕固在挖掘和整理《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诗》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秦朝“焚书坑儒”中自然难以幸免于难。经过秦朝“焚书”的浩劫,儒家经典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从习经生们记录下来。
    辕固便是研究《诗》的一派传承人,辕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汉景帝时为《诗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辕固是齐《诗》的掌门人,这一学派从辕固开始,到魏晋时消亡,其间长达三百多年,人物众多,皆宗辕固生为鼻祖,尤其是汉代,“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辕固生活的时代正处在黄老学说作为统治者正统思想的西汉初期

    辕固在历史上首次出场,与他的前辈鲁仲连一样,也是从一场有名的辩论开始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儒家学说与黄老学说的交锋。
    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聃;尊黄帝、老聃为学派的创始者,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故名黄老学派。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齐国的稷下学宫。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将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黄老学派在西汉备受推崇是经历了长期战乱和秦朝极度残暴的国政之后的历史必然,统治者不希望继秦的后路,希望改秦之败,而民众亦希望得以生息。自上而下所望皆同向, 自然也就为黄老学说的兴盛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到汉景帝时,西汉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得以发展,人民得以富足,经济得以繁荣,但面临的新的问题是,在国家内部,因黄老政治下中央政权对刘氏王侯的姑息纵容,造成地方藩政势力强化,并最终酿成吴楚七国之乱;在外部,无为思想指导下的“和亲”不能有效解决匈奴的不间断侵扰,而且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造成的学术多元化同时,也造成了思想的多元与混乱,与专制中央集权也构成了严重的矛盾。
    黄老学说让位于新的统治学说,便成为一种不能阻挡之势。但是当时的实际掌权者窦太后,还是黄老学说的忠实信奉者。这就为儒家学说的发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汉景帝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辕固与黄老学说的代表人物黄生当庭辩论。唇枪舌剑中,作为反方辩手的辕固以儒家理论完胜黄生,这个政体不得不再次深思,在治国理念上,黄老思想是否该让位于儒家?
    辕固的刚直不阿性格体现在他与窦太后的交锋中,关于这段历史,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辕固生竟然把太后崇敬的《老子》一书贬斥为“家人言耳”。这岂不是“胆大妄为”?太后当然震怒了,给了辕固生一个恐怖的任务——“入圈刺豕”,也就是让辕固与野猪搏斗。
    当时的辕固已经是一个80余岁高龄的老人,而且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让他去和野猪搏斗,无疑是让他去送死。幸好,汉景帝偷偷地塞给辕固一把利刃,不知是豕太笨,还是辕固运气太好,反正是“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后来,窦太后还算守信用,不是那种将人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给辕固留了一条老命。辕固生却并不就此而颐养天年。九十多岁高龄时,汉武帝即位,采纳董仲舒的意见,“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辕固以“贤良”的名义被征召,同时被征的公孙弘“侧目而视固”。公孙弘也是齐人,他以七十高龄而受到武帝信任,位高权重,但是许多人对他的人品信任不过,说他娇饰善变,世有“公孙布被”之讥。于是,辕固又毫不留情地教训上了:“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告诫他,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
    后来,由于“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于是,辕固回到马踏湖畔,开始了他整理儒家经典,传播儒家学说的生涯。

    如今,与辕固有关的历史遗迹都已不复存在

    据说,在现在的田庄镇元南村,几十年前,村子南部有一个高约20米、占地10余亩的大墓冢,村里人称之为“游故冢子”,这就是辕固的墓。相传辕固去世以后,众弟子纷纷奔丧,各自兜土而来,在村南为先生筑成此墓。有人说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辕固的逝世纪念日,四面八方的弟子,不远万里而来,为辕固冢培土、植松,以示哀念。
    《山东通志》载:“辕固生,景帝时人,治东北二十里辕固庄。庄南有辕固冢,冢上有祠,或以为当年之授经台。”但由于时间久远,如今这些都已不复存在了,惟独留下“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回响在世人的耳畔,说这话的是一位刚正不阿,“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一代大儒辕固。


辕固冢位于辕固南村,现在不复存在


五贤祠内的辕固塑像

 

 

 (杨成见 伊丽鑫 韩丽丽)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