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才华横溢性格孤傲的王象春
时间:2012-6-1 9:00:36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在提升改造后的忠勤祠西厢房中,有一位身着蓝袍,手拿书卷的高大清瘦的文人,他就是新城王氏家族第六代中诗歌成就最显著,对王士禛影响最大的王象春。王象春是明末诗人,字季木,因耿直的性格,其仕途历经坎坷。
    万历四十年(1612年),王象春分考顺天乡试时,被弹劾取士不公,坐降级以归。五年后补上林苑典簿。又五年,升南京大理寺评事,迁寺正。后升为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历兵部车驾司、职方司,转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王象春个性耿直,不随时俯仰,并且与东林党人声气相和,招致魏忠贤等“阉党”的嫉恨。天启五年(1625年),被“阉党”削职回籍。抑郁数年,于崇祯五年(1632)病卒。在王象春去世后,其文学挚交、政治盟友即明末著名文坛领袖钱谦益为之墓表。钱谦益对王象春的坎坷政治命运表示深深同情,对王象春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做出了高度评价,“(象春)奇伟有大志,时发愤慈于诗歌似苏子美……”
    在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中,王象春是一个才华横溢,个性张扬的人。《山东通志•人物志》称王象春“精诗文,与钟惺齐名”。王士禛还为王象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肖像:“从叔祖季木考功象春,跌宕使气,常引镜自照曰:‘此人不为名士,必当做贼。’尝奉使长安,饮于曲江,赋诗云:‘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其孤傲的个性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王象春的孤傲个性和侠戾之气,还对明王朝的覆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崇祯四年,正在锦州与清军交战的明朝军队遭遇围困,孔有德部被勒令从陆路绕行渤海湾奔赴辽东前线。在当年的冬季,孔有德部到达吴桥,当时,王象春正住在这里。巧合的是,一名士兵闯入了王象春家中,并因抢鸡不成殴打了其家人。王象春遇到不平之事,则“意气太盛,肝肠太热,善善恶恶,毫不避忌。”于是,王象春勒令孔有德将肇事的士兵穿箭游营,这是一种仅次于斩首示众的军法。士兵们感到受了侮辱,群起闹事将王象春的家仆杀死,这样一来王象春更加不依不饶,让孔有德对带头闹事的士兵严惩不贷。因受到军官的克扣压榨,孔有德部士兵的积怨达到爆发的临界点,最终在部分高级军官的挑唆下,孔有德部叛变,开始大肆掠夺,这些士兵正式变成了土匪。
    按照蝴蝶效应理论,一个小的事情可能会最终引起大的波澜。崇祯四年冬夜的吴桥县,因为一只鸡的归属引起的纠纷,竟让明朝苦心训练的一支军队反叛,而这次反叛又不是一次普通事件,它最终还影响到明帝国的命运,乃至中国的命运。          (杨成见)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