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新修葺一新的忠勤祠已经对外开放。提升改造后的忠勤祠三个主题展区亮点纷呈,内蕴深厚。大殿内,现代手法的连环壁画、模拟场景与厚重的石刻文物相互映衬,演绎了王重光洁己爱民、忠勤报国的辉煌生涯,突显忠勤文化;石刻馆,珍贵石刻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多媒体展示手段与游客互动,使文物与艺术、科技有机地融合,增添了知识性、趣味性;家族文化展,则通过绘画、多媒体等手法全面直观地诠释新城王氏家族的家学渊源、仕宦文化、廉政文化、教育文化等。为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忠勤祠,本报自即日起将连续刊发稿件,全方位介绍提升改造后的忠勤祠。
在夕阳照耀下,“忠勤报国”牌坊显得格外神圣庄重。明嘉靖37年8月,王重光在贵州采木时,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嘉靖41年(1562年),朝廷三殿竣工,嘉靖帝“追叙前烈”,赠王重光为太仆寺少卿,并在贵州永宁为王重光立祠以祀,命名为“忠勤祠”。
王重光死后30年,其次子户部左侍郎王之垣,长孙兵部尚书王象乾为首的子侄们,认为“岁时常酹,贵州祠远,不能近祀”、“家乡无祠,雅不称成功之盛德。”于是奏得万历皇上的恩准,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家乡新城又立忠勤祠。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1600年),王重光的次子王之垣为父亲恭建忠勤报国石坊。后来,由于历经历史沧桑,“忠勤报国”牌坊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中,牌坊按照原样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意外纠正了一个错误。经考证,嘉靖皇帝降旨礼部尚书吴山题写“忠勤报国”是在明嘉靖37年3月,当时王重光还在贵州为重修三殿采办大木,这样就纠正了“王重光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后受到嘉靖皇帝谕祭,并降旨吴山题写‘忠勤报国’。”的记载,忠勤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重光是在嘉靖37年的8月去世的,因此,“忠勤报国”是在王重光生前题写的。
吴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礼部尚书。据记载,吴山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其字端庄浑厚,宗苏而具魏意。严崇子(严嵩)欲与吴山之女联姻,山不可,崇子不悦而罢,帝欲用山内阁,崇密阻之并劾归,看其字联想其人史迹是相通的。
牌坊的楹联上题写有“万里勤王忠侔日月照青史,一身殉国气作山河壮紫宸”,为前新城知县时任陕西道御史赵文炳所题写。
重建的“忠勤报国”牌坊不仅恢复了它原本的面貌,也为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一个缅怀先贤的场所。
(杨成见 王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