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孝媲先贤碑》记
时间:2012-4-13 8:26:38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新城镇乔家庄清邑庠生张振鸿七十一岁卒。乡族邻里均自愿停工一日,以志哀悼其孝行。《孝媲先贤碑》载“……乡戚世族,佥云孝子(张振鸿)行事与褒扬条例相符,将合祠为之呈情。孝子再三辞……既殁之后,乡戚世族重申前议,乃胪列合祠呈请褒扬……”全县保举张振鸿入孝子祠,并于民国二十二年敬树丰碑,彰石纪念,以弘扬其孝行,供世人瞻仰凭吊。
碑原址位于乔家庄东北角大路北。原碑东西两方,相距5米。底三石为基,上安碑座,碑两侧砖框,碑顶砖雕飞檐斗拱,四角出翘,下有风铃。砖框、砖帽有二十四孝图、麻姑献寿等艺术砖雕。碑总宽2.5米,厚2米,高3米。碑前有广场,供人瞻仰。该碑园于1966年毁于“文革”。现存碑正面载政府批示、公文、印章,背面载政界要人、社会贤达、乡邻及门生弟子拜碑人姓名。孝行碑碑文系张振鸿同学,清光绪进士、朝仪大夫郝毓椿撰题。
    “孝子”四、五岁时,家每有佳果美品,必先献于父母。双亲有疾则忧,疾重则终日哭泣不食,疾愈则喜。父母之言,无一违忤,非有人教之,生性至孝,邻誉之“孝童”。八岁入塾读书,对双亲“出必辞,返必见”。冬温被,夏扇枕。因家贫弟幼,18岁既设帐授徒,生活节俭,余资供养双亲,每餐必备酒肉。父母年迈,则就近设馆,以便晨昏侍奉,常伴左右,几十年如一日。母染病久治不愈,“孝子”辞馆。饮食汤药,必躬必亲,昼夜侍奉,衣不解带,两目赤肿,几至失明。夜深与妻轮番跪求神灵佑母。年余,母卒,“孝子”号哭三天,滴水未进。居丧三载,终身素装,未见一笑。“孝子”五十六岁时,父精神错乱,喜怒无常,打骂子孙,对其尤酷。“孝子”总笑语婉劝,从无不悦之色。父病重,便溺污物,常溅于身,日数次,从不厌弃埋怨。朝夕服侍,六年如一日。常焚香祝天,誓愿以身代父。父卒,“孝子”庐墓三载,涕泪所沾墓前草尽化为赤斑。清进士、朝仪大夫郝毓椿叹曰:“孝子事父、事母,较之二十四孝,有过之而无不及!”
    “孝子”身处书香门第,子孝孙贤,代代传承。“孝子”父张建玢,曾路拾白金二十余两,细访原主送还,乃乡中忠厚之士,品学兼优,被举为“乡饮首席”,赠九品,例封文林郎。祖父张元纲,父早丧,性最孝,事孀母能得其欢心,诰封奉直大夫,从九品,例封登仕佐郎。曾祖张思援,配宋氏,蒙恩旌表节孝,赐匾额“彤管流辉”,入节孝祠。“孝子”孙张东木,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原济南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张振鸿一世祖张敬庭,以太学生任新城县教谕。时逢朝廷敕建“忠勤”王公祠,悉推张敬廷为监理。
    “孝子”三男。长子张启垣是近代民族企业“东元盛”创始人。电视剧《大染坊》原型即“东元盛”,主人公陈六子原型即张启垣。次子张启运、三子张启贞在参与管理企业的同时,子承父业,教书育人。“东元盛”发达后,对乡邻贫寒者,春放粮、冬施棉,去济南者皆免费食宿。捐资兴建乔家小学,购地百亩,用于学校开支。1950年,隶属“东元盛”的同仁医院及设备全捐济南红十字会。抗美援朝捐飞机一架后,又捐五亿元。“孝子”家丁兴旺,人才辈出,遍布华夏大地,已成齐鲁名门望族。                 (伊丕智)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