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人文-->>内容
在万松浦书院与张炜面对面
时间:2010-7-30 8:43:00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久来一直有拜访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先生的念头,听说他日前已回到山东省学术创作基地——位于烟台龙口的万松浦书院创作,索性请人预约,没想到张炜先生欣然应允。
  著名作家张炜是山东栖霞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以长篇小说《古船》在文坛一举成名,九十年代发表《九月寓言》,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他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创作数量和稳定的创作质量。今年3月,张炜先生花费二十年时间著作的450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巨著既是张炜先生在小说创作领域长期探索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贡献。
  7月20日,我们赶到烟台时已是晚上19时,天正下着大雨。怕我们找不到地点,张炜先生特意安排书院办公室主任王海东在高速路口处迎接我们。途中,王主任满怀歉意地告诉我们:“我们院长一直以来推掉所有场合,一日三餐都要在家中陪老人吃饭。这次特安排两位副院长陪你们吃饭,请不要介意。另外,今晚你们就住在我们书院的客房吧!”素闻张炜先生以文学著作闻名遐迩,但其忠孝之道更激发了我迫切见到他的欲望,真切感受这位大家的风采。
  20时20分,外面依然下着大雨。按约定的时间,张炜先生手打雨伞冒雨准时来到书院和我们见面。他上身着深灰色T恤,下身穿浅色裤子,脚穿休闲凉鞋,见面就解释说家里有事没有陪吃饭,其实我们早已知道他是为了孝敬老人。
  “走,去你们宿舍聊聊!”张炜先生的随和让我们亲近了许多。
  “这是我们编辑出版的《少海》杂志,请您指导指导。”
  “开卷有益啊,这不,一打开《少海》便看到有关莫言的文章了。”张炜边翻阅边笑着说,“这本杂志办得不错,文学味道很浓,这几册我留下好好看看。”
  谈到万松浦书院,张炜略显自豪地说:“我一直想找一个好的地方,在那里做一点极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今天你所看到的万松浦书院。古代的书院,大半建于山中大野,这种僻远开阔的环境有利于大思大悟,有利于增长真正的见识。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找寻到了这个适合的地方,就在港栾河边、万亩松林的空地上盖起了这处书院。”万松浦书院,占地160亩,2003年9月正式开坛。 由于书院坐落于龙口北部海滨万亩松林,又在港栾河入海口处(江河入海口为“浦”),故名万松浦书院,张炜任院长。这是张炜欣然接受的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沉重而光荣,他要为这顶“帽子”负责,为中国文学负责,为中国文化负责。 
  谈到桓台县,张炜来了兴致:“我去过淄博,在那儿讲过学。桓台县很早应是‘吨粮县’,跟我们龙口差不多,原来都是农业大县。你们那儿有个历史名人王渔洋,有没有故居?”
  “王渔洋故居正在修复中,大约今年就能完工。我们那儿也正进行着马踏湖湿地开发。”
  “再路过淄博时,我要去桓台看看王渔洋故居、看看马踏湖。王渔洋是一代诗坛领袖,他的学识、文风,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要加强对王渔洋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有机会,我一定去桓台看看。”
  谈到文学创作,张炜说,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远离尘嚣,躲避繁华,在独处的寂寞中,把自己的心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也许这样的作品一时还不能被大多数人认同,但若干年后,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只有那么几部作品了。流行的东西证明它本身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流行的东西必然是短命的,因为它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过分的迎合则可能成为平庸。
  谈到读书,张炜颇有感慨。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现在有了电视和网络,但仍不能改变他对书的迷恋。他说,网上阅读永远不能代替纸面阅读,读过一本好书,再让你看电视,你会觉得索然无味。一本好书给你的那种文字的美是无可比拟的,那是一种靠自己的想象力再创造出的一种美。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作者无声地对话,由于读者的阅历、教养、心态各有不同,文学对读者的感染力也各有不同,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读同一部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毫无疑问,越是好的作品,作者与读者之间那种心与心的交流就越深刻,你从中也越能得到那种心灵的共鸣与震颤。
  “你们一路很劳累,今晚上就聊到这儿吧,早点休息。明早我带你们参观一下书院。” 21时30分,张炜先生又打着伞,冒雨回家照顾老人去了。
  次日清晨,雨停了。我们早早起床,在书院里“游览”。雨后书院清晨,空气格外清新。在松林之中,错落精致地站立着几栋小楼,小楼的周围,有绚烂的花草,原始的石阶,大厅内悬匾额“这里人人皆诗人”,大门口处一块长形石上刻着“山东省学术创作基地”。这就是著名的万松浦书院,一座承传古代书院精神又极富现代气息的文化圣殿。书院橱窗内介绍,万松浦书院自2003年开坛后,以文学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设奖,从而对烟台、对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发挥作用,为促进和繁荣文化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书院与国内的名牌大学联手,整合研究资源,培育人才,共同进行学术研究,与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进行高层对话,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上午8时,张炜先生又准时来到书院,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了书院的图书室、档案室、诗歌博物馆、研修部等。穿行在回廊之中,漫步在雨后的小路上,说文学、聊创作、谈名家、看藏书,忆往事、忆时事,幽默而随和的张炜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至高的精神殿堂。我想,万松浦书院这个当下时代的一处藏书访学和研修之地,一定会因名人、因文化、因文学、因思想而声名远播的。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