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生活-->>旅游-->>内容
再现王氏家族繁荣
时间:2013-12-6 9:46:54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沿着新城镇城南村渔洋路往东走一百米,路北便是王士禛故居。不经意间,冬意渐浓,而王士禛故居,满眼仍是浓墨重彩的秋意,雅致肃穆的古建筑彩绘掩映在红黄绿的园林美景当中,更增添了厚重的美感。正门牌坊华丽精美,乾隆御笔“一代正宗”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位于匾额之上,这是《清史稿》对王士禛一生主要成就的定位,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前朝老臣的高度评价。
   王士禛故居,又名西城别墅,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的长春园故址上增缮而成,距今已有328年的历史了。据《山东通志》载曰:“长春园,明尚书王之垣建,后王士禛及故址增葺,名西城别墅”;《重修新城县志》载:“西城别墅,在城内西南隅”。300多年间,故居经历了火灾、战乱和多次改造,其西北部花园部分已荡然无存。

 

王士禛雕塑


   现存南部住宅分为主跨两套院落,东跨院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而西跨院则更多地呈现出西式建筑风格,这是故居在清末被盐商冯氏购得之后留下的历史痕迹。修复后的王士禛故居现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遗留明清民国建筑108间,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南门,眼前突然开阔起来,一条宽阔笔直的石板路延伸向北,路的左侧是一个幽静别致的园林,路的尽头便是王士禛故居的主题展区了。自东向西四个大门,依次是王士禛故居的原状生活区、生平陈列区、祭祀区和园林区。在原状生活区和生平陈列区大门之间树立一尊王士禛主题雕塑,白麻花岗岩的材质、手持书卷默视远方的造型更显儒雅神韵。雕塑分为人物塑像和基座两部分,制作颇有考究,基座总高78厘米,中间有一条金色腰线,腰线以上为45厘米,寓意王士禛一生经历了78个春秋,历仕45年,塑像身高2.7米,意为王士禛在康熙身边做官27年。王士禛神韵诗宗的文学成就几乎掩盖了他的政绩,雕塑主创人员也着重突出了这一点,然而巧合的是,雕塑落成之时,现场工作人员偶然发现塑像与周围环境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背景显露出雕塑主人的顶戴花翎,正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原状生活区所在的东跨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故居保存比较完好的五进院落,在这里,按照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恢复了清早期北方达官文人的部分生活场景,用以展示王士禛这位清朝大员辞官归里后淡泊起居和读书著述的生活状态。大门上悬挂的“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士禛第”金字匾额端庄大气,府第的大门采用黑红净油饰,取“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主”之寓意。推开两扇厚重的大门,一种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原状生活区入口


   经过门房,往里有两条通道,直行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外宽里窄,预示着钱财、福运“宽进窄出”,有聚财之意。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很强,这条胡同通常是下人出入的便道。往左转经过一个园门,便进入了中东跨院中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
第一进院最南端是南倒座,通常作客厅或接待之用,一些不便请入内宅的到访者就在此接待或等候主人接见。门口的廊子叫做“鸡廊子”,王士禛一般站在这里对客人拱手相送。上方的木雕是这次保护修复过程中拆除后来补砌的砖墙才暴露出来的,从门旁的铜板照片上还可以看到房屋修复之前的老样子,雕花内容是古朴典雅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从中可以感受到,王士禛不仅具有文人的雅致和情怀,而且为官为人低调,不事张扬。现在,南倒座辟为整个故居陈列的总序厅,东侧沙盘与灯光联动,展示了王士禛故居的全貌和展区结构,沙盘正上方玻璃镶嵌的墙体展示的“砖包坯”结构是北方民居的典型构造,冬暖夏凉,而且坚固耐用,历经300多年依然完好。墙面上的壁挂电视循环播放着王士禛故居的资料短片,让人感觉到修复后的王士禛故居不仅保持了原貌,更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等设备全面、直观地展现了王士禛故居曾经的盛况。
   这第一进院,除了南倒座和两个耳房,还有一座精致的西花厅,也是故居院落当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一间房屋。花厅是四合院中厅房的一种,通常具有游乐性质兼临时待客、歇脚之用。
   第一进院往里走要经过垂花门。垂花门位于故居主院的中轴线上,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麻叶梁头垂莲柱”,工艺非常讲究。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很大的一处空间,即故居的第二进院,通常认为是女家眷与亲友话别的场所。
   与垂花门正对的是过厅,位于二进院和三进院之间的中轴线上,分为东西两间,是内室入口的必经通道。在这里展示的是清朝的出行依仗,两幅背景油画分别是皇家行幸依仗和绿呢黄伞的一品官员出行依仗。两边摆放的是依仗用品和王士禛的官阶牌。

 

过厅


   穿过过厅就来到了第三进院落,两边分别是东西耳房,东侧为客房,西侧为管事房。王士禛亲友众多,交游广泛,远方的客人来了,常在家中小住几日。事实上,故居原来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一般重要亲友或客人较多的情况下,多数到别院居住。
   再往里走是一道屏门,正中的两扇木门平时关着,人从两侧出入,只有贵客临门或重大活动时才打开通行。屏门还有一个作用是“障风屏气”,就是抵挡外面邪风,又不使家中气运直泄,故民间俗称“屏风门”。过了屏门,才算真正进到了内宅。
   西厢房是王士禛的书斋,斋号“信古斋”是康熙皇帝赐给王士禛的匾额,题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御书手迹长151厘米,宽57厘米。“信古斋”典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可见康熙皇帝对王士禛治学考信的欣赏。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载:“康熙庚辰夏六月二十八日,蒙恩赐御书‘带经堂’匾额,谨纪述于《居易录》末卷。今年壬午(1702年)四月六日,再蒙恩赐御书‘信古斋’匾额……”王士禛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他的书斋处处透露出一代博学鸿儒的文化气息,康熙四十三年(1704),王士禛回归故里后,在这里著述不辍,完成了自传年谱、《渔洋诗话》等多部著作。

 

信古斋内景


   故居的主堂名为宸翰堂,位于第四进院的中轴线上,体量最大,等级最高,是王士禛居住的地方,晚年他在这座院子里生活起居,直到最后卧病在床,仍然口述让儿子和门生整理完成了他一生的诗文总集《带经堂集》,然而他没有等到这本文学巨著刊刻印行,康熙五十年五月,78岁的王士禛在家中去世。
   主堂中间为三间,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为居住之所,设有“暖地”,相当于现在的地暖装置。修复后的王士禛故居尊重原貌,将地炉烟道使用透明玻璃进行展示。主堂正中屏风悬挂着一幅素绢大字中堂,是康熙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题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高3米,宽0.9米,内容为“惟正是视,玄黄匪惑,非礼不观,仪形是则,慎尔所觌,无愆斯德。”大意是教诲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是康熙对王士禛个人道德操守的勉励和鞭策。上方悬挂“清慎勤”的匾额也是康熙御书,题于康熙十七年(1678),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自古就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把“清慎勤”当作为官从政的箴言,康熙赐王士禛“清慎勤”,是对他为政最高的评价。
   宸翰堂廊下左右两侧文革时期的标语依然保留着,带着那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物的原真性,这也是文物修复理念之一。在宸翰堂门前西侧有一株海棠,原本已经枯黄,树干损伤严重有一段树干外皮缺损,内部中空,曾经做过修补,奄奄一息。可在故居修复期间,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这株枯树从根部又长出了新枝,有的枝桠穿过中空的树干,从中间冒出来,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今年还结了一树的海棠果。老树发新芽,枯木又逢春,想必连树木也感应到故居环境的变化而焕发了生机。
   穿过堂屋,就来到了第五进院,三间后罩房处于主院的中轴线上,与南倒座遥相对应,通常是女眷和未成年子女起居的地方,房内琴棋书画样样俱全。院子里栽有枣树和桂花,寓意家中女眷“早生贵子”,儿孙后辈“早日富贵”。回头再看主堂,建筑细节处处暗藏玄机,大脊是喻示富贵的牡丹和多子多福的葡萄,后门三级台阶,两侧石雕为梅花鹿,反映出主人对于“福、禄、寿、禧”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暗含给自己和家人留有后路之意。
至此,原状生活区“王士禛第”便游览完了。
   王士禛只是整个新城王氏仕宦家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他以点带面影射了其家族在明清两代科举仕宦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辉煌成就。我县在王士禛故居修复工程中,坚持尊重历史、恢复原貌的理念,全面再现了王士禛故居繁盛时期的样子。

    图文/张晓明 陈艳华 王心睿 王阳

 

关键词:||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