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沃野飘香。入秋以来,各类果实进入收获期,在桓台县果里镇西边村葡萄种植基地,伴着葡萄的清香,工人们正在铺施赤松茸基料。今年秋天,西边村充分利用葡萄棚下空间和葡萄收获之后的空档期,套种赤松茸,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差异,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桓台县果里镇西边村赤松茸种植技术员 王强:赤松茸生长一共几个月,从现在生长一直到(明年)5月份,这个时候,葡萄正好休眠,充分(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出赤松茸,采收完之后,(基料)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非常高。
据了解,西边村葡萄种植基地建有76个高标准大棚,总面积180余亩,每年秋季收获完葡萄后,土地便处于闲置状态。怎样利用“冬闲地”助增收?西边村多方考察,并赶赴济南等地参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决定进行“葡萄+赤松茸”立体套种,每个葡萄棚2亩地面积,按照40%容积种植赤松茸,首期试种面积20亩。同时赤松茸基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通过循环利用,成为葡萄藤架很好的营养肥料,可以有效提升葡萄品质,达到“一棚双收”的效果。
桓台县果里镇西边村赤松茸种植技术员 王强:一亩地产6至7千斤(赤松茸),咱就按6千斤,(每个2亩葡萄棚)4800斤(赤松茸),每亩(葡萄棚)合2500斤左右,按(赤松茸)最低价格10元一斤,一亩地收入在25000元左右。
除了探索“葡萄+赤松茸”立体套种模式,西边村还调整出50亩土地种植鲜姜,秋后即可实现收获,通过“一甜一鲜一辣”,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村集体收益。
桓台县果里镇西边村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 王立君: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赤松茸、鲜姜等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桓台融媒记者 杨琥 邢雅琪 通讯员 李城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