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里镇伊家村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走进这个600多人的城市近郊村会发现,在这里的乡土文化得以传承,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各项工作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文明成景塑起了伊家村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
夏日里的伊家村树影婆娑,楼房、凉亭、廊道相映,勾画出村庄社区的明丽风景。这周在村里的伊家商务大厦,文化活动热闹起来,桓台县刻纸传承人朱孝杭的手工课堂吸引了村里老年爱好者参加,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刻刀的拿捏中雕出。
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岳刻纸技艺传承人 朱孝杭:这是我的工作室,70多平米,那边还有一个130平米的展厅,每周来一次,培训一下小孩们,还有农闲时候的老人,培训他们学习,我总感觉有这么一个好的空间平台,对我们艺人来说很自豪,总觉得很满足,能够在这个地方把我们的技艺传承下去。
在城市更新中,伊家村是桓台县最早实施旧村改造的乡村,住上楼房不再为农事操劳的村民们,闲下来后该如何更好地生活呢?村委会决定实施文化惠民,每月两场大型文体联谊活动,县里很多文化名人被邀请驻村,建立起绘画、书法、雕刻、剪纸、非遗等工作室和展厅,多彩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
桓台县果里镇伊家村“两委”成员 孙国亮:现在我们村正在积极筹办淄博市书画村,咱这个书画村的目的,是让每家每户都有能写会画的艺人,不断能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提升整个的精神面貌。
“一老一小”是伊家村最为关切的两端,村里72岁的老年人在长者食堂每天免费一顿热乎午饭,两菜一粥不重样,60—90岁的老人月月有补贴。上中学的孩子们有校车接送上下学,低年级还有托管班,大学生志愿者上门辅导,村里书屋的上万册图书,随时与县图书馆通借通还。此外,村里还常年活跃着一支“陪你到老”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专长为村里的老年人理发、保健、排解矛盾。
桓台县果里镇伊家村村民 边会英:早早地量量血压,把把脉,咱这小灾小病的,提前就知道了,知道后就早吃点儿药,甭出村,咱这病就治好了。
伊家村文明建设与“一网三联”基层治理相结合,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改旧俗、树新风。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征信表彰活动,从村容村貌、村风建设、村务管理等方面,细化梳理了几十条加分和减分项,村民可使用信用积分在村超市兑换商品,有效提升了大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积极性。
孙国亮:作为全国文明村来说,我们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村正在积极地把闲置土地打造一个商业综合体,为村庄增加更大的收入来反哺伊家村(百姓)。
(桓台融媒记者 王世发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