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河畔,瑞阳制药的生产线飞速运转,沂源经济开发区内车水马龙,弥漫着奋进的气息;鲁山脚下,嘉农食品的工人们正为出口订单加班加点,办公室里的扩厂蓝图勾勒出企业未来的宏伟轮廓;下龙巷村,“樱树之缘”合作社的樱桃幼果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一派丰收的景象……
2025年,沂源县以“全力拼、务实干、开门好”为主旋律,聚焦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民生改善,全力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拉开了沂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帷幕。
科技助力企业创新
“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创新药RB0026注射液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目前进展顺利。”2月27日,瑞阳(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以鹏表示,该药品将打破国外垄断,完成国产替代,价格相对进口药大幅降低,可为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RB0026注射液是一款全人源抗体创新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该项目Ⅱ期临床试验保护效力显著优于国外已上市药品。作为自主创新研发的药品,其设计产能为年产160万支,产品附加值高。
“创新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一类创新药的生产工艺和处方研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实验。”宋以鹏告诉记者,公司还将持续源头创新,加快抗肿瘤、抗感染等多个领域药品项目的研发,让更多好药品惠及百姓。
据了解,瑞阳(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了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主要生产设备为德国赛多利斯一次性反应器、美国思拓凡层析系统、默克三大过滤系统等,其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位居国内一流。
“对于RB0026注射液的研发,我们公司每月投入的研发资金达数千万元。”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乃森介绍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六个研发中心,放眼全球招募人才,目前拥有研发人员8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对新药的研发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沂源县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借此机遇,沂源经济开发区将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今年以来,强化与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协同,围绕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需求,“一企一策”精准助企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保障企业满产稳产、稳健发展。
“乡村振兴合伙人”带来共富源泉
当乌兹别克斯坦的市民品尝到美味可口的果蔬脆片时,一定想不到,这些营养丰富的酥脆零食来自沂源县南鲁山镇“磨上花开”小微共富产业园的山东嘉农食品有限公司。
“磨上花开”小微共富产业园地处山东屋脊鲁山南麓,曾经土地资源匮乏。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念好“山水共富经”,打造小微产业园。在“乡村振兴合伙人”“十百千万亿”带富行动等一系列人才项目回引政策的帮扶带动下,这里的山水资源成功转化为造福山区群众的共富源泉。
“我们坚持‘二产带一产’的带富发展思路,在水么头河南村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厂房2万余平方米,打造村头共富工坊的升级版——水南村小微共富产业园。”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介绍说,园区对入园企业的首要要求就是带富能力强。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和“十百千万亿”项目代表,山东嘉农食品有限公司首批入园,是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0%的产品出口销售至中东、中亚等地区。公司自2023年正式投产以来,年产值已经突破1800万元,远高于同类企业。
“山东嘉农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共富发展模式,已带动咱村建成农产品初加工‘共富车间’1处,在周边建成‘共富站点’5处,实现1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元。”水么头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学亮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片区及周边村庄规模化发展萝卜种植基地320亩、红薯种植基地480亩,实现了农产品消化和闲置劳动力就业双赢。
走进山东嘉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果蔬清香,一排排色彩缤纷、蓬松酥脆的果蔬脆成品映入眼帘。
“听说公司年初与中东地区国家签署了500万元的订单后,我们干劲十足。”车间里,正在忙碌的生产班长孔令燕说,现在生产线已是满负荷运转,大家伙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
一边是强劲的发展势头,另一边是近乎饱和的产能,这让企业萌生了投资扩产的念头。“我们准备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在现有三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扩建两条,既扩大了产能,还能再增加近20个就业岗位。”公司副总经理王利拿着一张企业扩产规划图,满怀希望地说,“今年,我们打算大干一场!”
产业发展缔造美丽乡村
从沂源县城驾车,沿着沂河河岸东行10公里便到了“龙湾水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现在俺们村也成著名景点啦,很多游客都说俺这里像小江南,大伙都觉着挺自豪!”下龙巷村桑老汉的一番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龙湾水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成5000亩蒜黄、大樱桃、葡萄、草莓等产业基地,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万元。
记者在示范片区看到,这里整齐地排列着20个樱桃大棚。大棚里,“樱树之缘”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杨振伟正忙着指导工人,为正处在硬核期的樱桃疏果。“这棚樱桃预计4月初上市,产量约5万斤,估计产值能达到150万元。”杨振伟说,“今年的樱桃丰收在望,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以樱桃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下龙巷村党支部领办全民参股的“樱树之缘”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20个现代化高标准樱桃大棚,带动周边群众新种植樱桃500亩,合作社向周边村集体分红达40万元。
樱桃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樱桃种植、管理、采摘、销售等环节,我们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参与,结合村里的滑雪场、鱼塘、光伏等产业,总共可以提供130个就业岗位。”下龙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马维娜告诉记者,去年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每人每月增收2000多元。今年,村里将打造以“漂流+”为特色的沉浸式和多元化旅游业态,预计投入运营后,年收入可达500万元。
下龙巷村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前景广阔。
“我们重新确定了50个经济薄弱村,通过持续深化‘一村一业’携手共建行动,力争年底前,每个经济薄弱村至少新建一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并投产达效,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沂源县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田永清说,“咬定目标务实干,今年一定要拼出个农业富民新图景!”
一年的美好蓝图,在这烂漫春光中起笔绘就。沂源县以产业为弦,强企富民的春日乐章已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