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带来不利影响,马桥镇5个粮食烘干点,全面启动24小时玉米烘干作业,日烘干能力1300吨左右,确保玉米快速脱水、安全入储。近日,记者探访马桥镇部分粮食烘干点,感受现代化农业如何应对阴雨天气保秋收。
记者 孔祥堃:我现在是在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的粮食烘干点,由于近期连续降雨,为了防止玉米发生霉变,我身后的烘干设备正在全速运转,经过烘干处理,一粒粒饱满的玉米湿度已经降低到了15%左右,有效保证了粮食的品质。
在位于马桥镇东圈村的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型烘干设备轰鸣运转,玉米棒送入脱粒装置完成脱粒后,玉米籽粒精准转运至烘干塔,进行烘干、收储,整个流程衔接紧密、高效有序。
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城:从脱粒开始,一直到烘完进仓,这一仓粮食大概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因为它要从三十七八个水分,降到十四个水分,我们为了解决粮食烘干问题,一直在坚持不停机,一直在烘。
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刚刚建成的烘干仓储中心,日烘干能力150吨左右。相距不远的素芹家庭农场也建有日烘干能力 300 吨和 200 吨烘干塔各一座,能及时为周边 900 多亩的玉米提供烘干服务,着实解了周边农户的燃眉之急。
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高振光:我们服务于周边的散户,只要是拉进来的玉米,我们及时进行收存,收存后马上进行脱粒、烘干、入仓。现在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
从9月底开始,这些粮食烘干服务点就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烘干装置保持24小时开机。除了帮农户烘干粮食,烘干点还打通了 “收购 - 烘干 - 销售” 的链条,收购农户玉米,烘干达标后再销售给深加工企业,有效帮助农户缓解了玉米仓储、销售问题,切实减少损失。
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高振光:老百姓送来(玉米)就收下,让他们放心,把粮食种的出来,收的上来。
据了解,马桥镇目前在东圈、红庙、顺河、后薛等村设置了5个粮食烘干服务点,日烘干能力1300吨左右,形成了覆盖全镇的烘干服务网络,为秋粮晾晒烘干提供了有力支撑。
(桓台融媒记者 岳可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