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青岛:经略海洋,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时间:2024/5/30 16:11:41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海洋部门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表示。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奋力谱写海洋强国建设青岛篇章。202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多年来,青岛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升级。

海洋渔业加快转型。继引领“鱼、虾、贝、藻、参”5次海水养殖浪潮后,首制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累计上市3000余吨大黄鱼。建成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智能网箱“深蓝1号”,实施三文鱼规模化收鱼,开创全球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先河。以深远海养殖装备为支撑,青岛加快引领我国以深远海养殖为代表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兴起。

船舶海工产业加速提质。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建成交付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全国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9”等大国重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完工交付。落地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海工装备进一步向“高端、深水”迈进。

5月29日,在经过长达17天、超1300海里远航后,由青岛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王继强 摄)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实施“蓝色药库”计划,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来自中国,全部来自青岛。自主研发的免疫抗肿瘤一类新药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获得临床试验批准。“蓝色药库”开发形成聚集开发、梯次产出格局。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海水淡化规模达到34.1万吨/日。建立涵盖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海水淡化体系,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落地青岛。依托科研优势、技术储备及前期示范成果,推进海洋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中船青岛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中电建115万kW海上光伏发电、金能棋子湾海上光伏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近三年海洋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1.26%。

海洋交通运输产业不断进阶。山东港口青岛港常年“不冻不淤”,开辟海上航线220余条,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在全球海运城市中,青岛由2022年的第30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28位。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纵观青岛,海洋科创资源富集,拥有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科研机构55家,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8个,全职驻青涉海院士23位,海洋人才总量突破37万;这里海洋产业基础良好,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均有布局,涉海规上企业达到3100余家;这里海港枢纽地位突出,青岛港链接全球700多个港口,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这里海洋自然魅力独特,山、海、城相连,浑然一体,拥有905公里海岸线、49处海湾和120个岛屿,海景海韵已经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依托于此,青岛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要向着关键核心技术发力。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经过多年发展,青岛海洋高端科创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立足该发展基础,青岛正进一步推进一批海洋高能级平台建设,通过支持崂山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努力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闭环。近年来,青岛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硕果计划”,加快科技创新,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2023年,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8家,同比增长27%;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35亿元,同比增长约70%。当前,青岛正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制定《青岛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海洋新兴未来产业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实施一批引领性创新平台和标志性重大项目,健全完善海洋产业基金等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海洋向“新”力。

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青岛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最具前景和影响力的科技领域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与海洋相结合,将深刻赋能海洋预报、海洋管理、产业升级等领域,催生海洋新质生产力。把握这一战略先机2024年5月,青岛出台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将充分发挥海洋特色资源和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等优势,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抢占“人工智能+海洋”新赛道,推动数字技术与海洋发展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