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临沂大学科研团队在Science发文
时间:2024/5/29 14:47:37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水稻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采集利用?从野生到驯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5月24日,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于禄鹏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全国13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Science 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解答了这一问题,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演化史。

水稻是世界上1/3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然而,关于水稻从一种野外采集的食物到驯化种植的过程在生物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一直颇具争议。研究人员通过中国长江下游上山文化区上山和荷花山两个考古遗址中取样的水稻植硅体证据结合光释光和碳十四测年,重建了10万年以来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野生稻至少在距今10万年之前就在长江下游地区有分布;距今2.4万年之前,野生稻作为一种聚集资源被人类采集利用;距今1.3万年之前,人类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距今1.1万年之前,稻作农业在上山遗址区起源,驯化水稻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发育阶段阐明了东亚水稻驯化的漫长过程,证实了长江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和西亚两河流域麦作农业的起源基本是同步的。这项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有助于更好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年代学是困扰水稻演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于禄鹏教授团队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团队通过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小测片和单颗粒测年法解决了考古遗址地层扰动的问题,最终成功建立了十万年来水稻演化的高分辨率年代框架,厘清了水稻演化的重要时间点。于禄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郇秀佳讲师与王昌盛实验员作为主要作者参与了本项研究。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发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于禄鹏教授带领的山东省“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创新团队和“临沂大学释光年代学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山东省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目前,该团队在释光年代学、干旱区环境变化、环境考古等领域已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在高层次项目和高水平研究成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考古年代学是近几年团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团队积极参与“考古中国”等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众多考古遗址解决了年代学问题。本次重大学术成果是团队继2017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科研进展。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