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为菏泽“点赞”!菏泽的“好”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时间:2024/4/23 14:13:24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2024年4月8日,“2024世界牡丹大会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山东省菏泽市举行。

这次世界的目光聚焦菏泽:“一场开幕式下来,让人感觉心里热乎乎、暖融融”“菏泽能红,确实有门道”……

正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炳春在致辞中说,为菏泽文旅发展的成功经验点赞、为菏泽丰厚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文旅产品点赞、为菏泽文旅广阔的发展前景点赞。这个4月,菏泽的“好”,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菏泽也可以站在“c”位

这个春天,菏泽频频登上热搜榜,凭借独特的城市魅力,成为4月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而这“泼天的富贵”之所以落到了菏泽,更多源自菏泽人刻在骨子里的实在、真诚和热情。

从“进淄送花”“尔滨之约”到“菏泽欢迎您赏花”,一个个惊喜满足,一个个小期待,这场双向奔赴的“互宠”,也让菏泽声名大噪,火爆出圈。

进入4月,牡丹花开,菏泽满城花香。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东波发出“春天之约”,邀请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菏泽,品美食,穿汉服,赏牡丹;在高铁站,文旅局局长身着曹县汉服,向过往游客赠送芍药鲜切花、赏花地图、菏泽文旅手伴等。

为提升来菏游客文旅体验,针对外地来菏车辆轻微违法,菏泽交警部门只纠违不处罚;交通部门提前部署调度,增开5条赏花专线,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牡丹节会价格监管活动,严肃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确保市场价格稳定,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用真心换真心,菏泽用十足的诚意激活了人们心底的向往,更用满腔的热忱让人看到菏泽人的豪爽和真性情。

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全民自发深度参与,诚意满满的菏泽人对游客近乎无限宠溺的做法,不仅在网上掀起了去菏泽旅游的热潮,更将自身良好的城市形象根植在了大多数人的心里。

触摸“活的历史” 让丰厚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提到菏泽,你会想到什么,“戏曲之乡”“中国牡丹之都”还是“黄河入鲁第一市”?走在菏泽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捏面人的非遗传承人,剪纸的小姑娘,唱戏的大爷大妈……是的,这些都是菏泽的“名片”!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享有“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并且是山东省首个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菏泽利用独特的文旅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15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了包括非遗项目、文创产品等在内的各类文旅产品;从音乐节、美食节到黄河大集,感受民俗文化与各类新业态的神奇碰撞;曹县汉服持续“出圈”出彩,巨野工笔牡丹画接连亮相国际舞台……

菏泽文旅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产品种类和优质的服务品质,收获了广大游客的赞誉和喜爱,也为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在齐鲁大地感受“文旅后进生”逆袭之路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支持菏泽发展作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菏泽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

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菏泽旅游产业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精心谋划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推动“数字”“文旅”双向赋能,通过搭建“数智”平台、提升“上云”水平、创新“数智”展演、拓宽宣传渠道等方式,促进文旅资源数据化、游客出行智慧化、行业监管全域化、宣传营销精准化,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智”增速。

菏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菏泽文旅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自驾客源引入、促进市内客源流动、统筹办好特色品牌活动等,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文旅市场活力。

展望未来,菏泽市的文旅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4年4月,菏泽再次让“朋友圈”扩容,菏泽的“好”,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引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炳春在开幕式上的原话,“菏泽市的经验告诉我们,‘无旅游不策划,无策划不旅游’,旅游业创新发展‘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离不开各级领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倾心打造和热情参与。”

“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一直是菏泽从政府到市民遵循的待客之道。把游客当亲人,让众多外来的游客在这座城市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体会到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

如今,菏泽已连续举办6届世界牡丹大会、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地因花而名,花因地而荣,以牡丹闻名的菏泽,正值青春绽放的花样年华,相信菏泽文旅的发展一定会焕发出崭新气象,遥遥领先!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