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强新时代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志不强者智不达。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主题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凝心聚魂,牢牢把握理论武装“定盘星”
学校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拓展研究阐释深度、延伸宣传普及广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需要高水平的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学用结合,引领全校师生锚定目标、笃定信心、奋勇前行,已经成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的常态和共识。
学校积极探索有特色、接地气的方式,不断拓展理论学习的内涵与外延,使其与师生同频共振、合拍共鸣。2021年,山东师大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博士宣讲团活动案例获评该年度山东省社科普及工作优秀案例。2021年5月6日,在长清湖校区树蕙堂,博士生宣讲团中的7位博士生采用“多人串讲”方式,以“学习百年党史、践行青年担当”为主题,为现场3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首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他们清新的台风、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的解说让人印象深刻,也让现场观众备受感染。“我们力求以学生视角、用青年语言讲好百年党史,将深邃的理论转化成有血有肉的故事。”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生王硕如是说。
研精阐微,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立3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部、历史文化学院等学生宣讲团队在校内外讲述党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他们深入到中小学校和农村社区,开展“一对一”包村宣讲,将党史讲到了中小学校和田间地头,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制定《院级单位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南》,每年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近20篇,让理论武装有本可依、落地生根。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近年来,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始终坚持让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始终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争当新时代的理论武装的“播火者”。
主动作为,聚焦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
学校高度重视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起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唱响“人人都说山师好”的主旋律。
近年来,学校重视提升宣传途径与效果,通过融媒体传播、内外宣联动,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学校官网等年均发稿3000余篇、央媒报道年均10余次、省市级主流媒体年均报道500余次,官微等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量已达63万。各类宣传报道注重以小切口讲述大情怀、以小故事塑造大学者、以小细节充实大成果,选取重点、深挖细点、放大亮点,让师生在具体的校园故事、鲜活的校园榜样、生动的宣传视频中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东师大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4年3月27日,山东师范大学与山东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科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敏锐地抓住这次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学校提前策划组织,邀请10余家媒体现场参加,素材及时分发,争分夺秒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两校在闪光灯下郑重签约,《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新闻联播、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刷爆了泉城人的朋友圈,被赞誉为国内同城高校合作共赢的美谈。
稳住“压舱石”,吹响“冲锋号”。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全面开花,融媒发展初见成效,阵地管理守正创新,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拿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永葆攻坚决胜的精气神,以攻坚冲刺一流的战斗姿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立德树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让教师队伍“强”起来、教研实践“活”起来、思政课堂“动”起来,依托全国重点马院和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在全省思政课建设中起到服务和示范引领作用。“大思政课”是对学校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整合和创新性凝练,在为思政课建设开辟了更加宽广的创新空间的同时,也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更为宏阔的建设视野。
3月1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神5周年之际,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重温‘3·18’讲话精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座谈会在山东师大举行,来自全国和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的27位主持人齐聚一堂。通过名师引领,学校组织的全省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备课,累计受众已超过50万人次。
2023年12月7日,校党委书记冯继康以“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青春力量”为题,给马克思主义学部300余名青年学生讲授思政课;2023年12月20日,校长张建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为地理与环境学院青年学生讲授思政课;院级单位党委班子成员给学生讲“开学第一课”成为“基本操作”……学校坚持以思政课程带动课程思政,积极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四位一体”新格局,着力实施“八大育人工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于无声处听惊雷。学校聚焦“经师”素养培育和“人师”气质涵育,坚持抓好思想引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平台带动,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首批“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建设单位,经验做法被教育部以工作参阅形式推广转发,真正种好试验田,带动辐射地。
育人育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新高地”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师者匠心、启智润心”主题,加强对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动,不断强化以理服人、以心育人、以文化人、以网聚人,聚焦价值引领、文化建设,让“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文化润泽师生心田。
每年新生入学时,位于长清湖校区的学校办学成就展览馆就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打卡地”。这里展示的500余张照片、100余幅图表、60余个视频、500余件实物,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山东师大的“弦歌不辍七十载,滋兰树蕙满庭芳”。展览馆不仅展示了学校以深耕教师教育而独秀、为高质量发展而奋进的办学历史,也成为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凝聚师生力量的阵地和平台。
“锤炼自身,所需时间可能不止11年;而爱上山师,却只需一瞬间。”在山东师大度过本硕博阶段的2020级博士研究生、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刘泽琳深情诉说。通过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学校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紧紧围绕“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持续推进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幸福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真正践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
70余年来,学校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尊重历史、尊重创造,不辱使命、不辍奋进,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涌动文化力量,彰显气质风采,为学校不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持续服务全省文化传承创新。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须扬鞭自奋蹄。“把牢办学方向,强化开放合作,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行动传承山师精神、传播山师声音、建功山师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贡献力量。”校党委书记冯继康说道。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以“大宣传”工作理念,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再上新台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担负起高校新时代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