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新兴服务业:新质发展的“引领力量”
时间:2024/12/9 16:13:57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的重大转变,区域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资源禀赋、交通网络、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物理性要素转向以创新能力为代表的软实力,具备科技赋能、质效提升、扩绿降碳等功能的新兴服务业的作用愈发凸显。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创新的重要着力点,青岛正发力增强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碳中和等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引领性、驱动力,发挥其知识密度高、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裂变效应大的作用,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推动城市产业能级更上层楼。

强化科技赋能

科技服务能级不高是制约城市产业向新提质的一大因素。

放眼全球,从硅谷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最为集聚的地区往往伴生着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活动。在这些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了真正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这里集聚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67.2万件,占全国的13.5%;“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科技集群第二位。与强大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相对应的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大湾区已拥有超过2200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行业研报预估,在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服务业市场将迎来爆发,预计到2025年供给达到2.71万亿元,需求达到2.63万亿元。

在科技赋能上先行一步的区域,对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作用体会至深,急切地加码更具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在北京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中,科技服务业是“北京服务”四个创新链接产业中唯一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圳在今年7月就《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将2026年的目标定为全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达2000家;10月出台的《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超前孵化、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业“未来企业”。

产业向“新质”进化带来的更高要求,在拉动着科技服务业由单纯的科技中介服务向科技创新全链条延伸,不断深入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青岛也抢抓这一机遇期,在科技服务业布局上“重拳出击”。

在顶层设计上,透过《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五个重点指标力争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体系,青岛表达了这座城市对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大幅跃升的坚定决心——到2028年,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超过2.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翻一番、超过800亿元,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量翻一番、超过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一番、超过1200亿元,技术经纪人数量翻一番、超过3400名。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持。

作为优化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青岛打造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也打造了一个个创新资源集聚的枢纽。

在标杆孵化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里,入驻企业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上下楼”,更是产业链中的“上下游”。青岛中诚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微孔轻量级新材料,在落地初期迎来了一个来自韩国的世界顶级防护头盔制造企业的超千万元订单。这笔“敲门砖”意义的“大买卖”,是中诚高分子与青岛草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孵化器举办的一次“CEO下午茶”活动上“喝”出来的。

有效沟通企业家和科学家两个群体的技术经纪人,是科技服务业中不可忽视的专业人才。以大工(青岛)研究院院长姜大川为代表的技术经纪人打通了“企业‘出题目’、院所‘作答案’”的技术创新闭环。位居国内半导体硅电极等辅材领域“第一梯队”的青岛蓝光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针对企业突破发展面临的硅材料辅材器件电阻率精准、稳定控制等难题,姜大川为其对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资源,让企业在硅靶材细分市场占国内30%的市场份额后再创新增长点,实现营收翻番增长。

活跃在青岛科技创新一线的347家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实验室,136家新型研发机构,136家孵化器,1900余名技术经纪人,已然成为城市科技服务的生力军,加速城市产业向新质跃升。

发力更高质效

历次产业革命中,对质效的更高要求,牵引着产业进化的方向。

眼下,时刻变革的新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催生了各产业对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障公共安全的更高的要求,与质效控制密切相关的检验检测产业需求也逐步攀升。据权威机构估计,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一般为下游产品产值的0.1%—0.8%,经济越发达则占比越高。

近年来,青岛大力建设检验检测高端平台,截至目前,通过资质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近500家。这些产业质效“瞭望者”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服务新制造,引导着青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两员大将”,落地青岛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和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在履行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使命时,都把搭建高端检验检测平台作为关键突破口。

位于青岛崂山区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作为家电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搭建了行业唯一的覆盖芯片、算法、方案、整机全链条的验证平台,孵化了家电行业唯一的独立第三方芯片检测实验室——国创臻测实验室,提供芯片检测服务,不仅为家电产业下游可信芯片选型提供参考,还从中深度挖掘产业对芯片的需求,联合产业资源定制家电芯片,推出家电行业首枚融合生成式AI算法的泛工业智能控制场景芯片等创新成果,从“核心”入手提升国产家电芯片品质。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检验检测环节的价值正在放大,其所具备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确认质量是否合格,而是拓展至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斯坦德检测认证产业园,小到化妆品、药物、医疗用品,大到轨道交通零部件、国产大飞机新材料,检测机构将其服务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以生物医药的研发外包服务(CRO)为例,集团子公司斯坦德科创承担药物研究试验和申报注册等工作,帮助药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青岛,还瞄准填补海洋产业关键领域空白布局检验检测产业。目前,青岛海检集团已搭建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与多国权威认证机构实现了检测结果互认,改变了以往国内水下设备、海洋电气等领域检测技术缺失的情况,还为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等12个行业提供质量技术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也为制造业的检测环节加装了“最强大脑”。在矿用电机赛道领跑的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曾长期苦于设备故障难检测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AI技术为企业“赋能”后,通过简单的对话,技术人员就能实现全流程设备智能化维护,维修响应时间缩短了30%。作为国内较早研发工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业,公司研发的创新奇智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和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目前已累计服务900多家企业,为企业优化决策提供支持。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才刚刚显露了“冰山一角”,未来,技术进化催生的新兴服务业,将在先进制造业的进击中找到更大用武之地。

突围绿色低碳

面对碳中和这一时代命题,一个以数字科技为支持手段、广泛服务于多元主体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新产业形态——碳中和服务业正在兴起。

目前,这一新兴服务业已纳入多个城市的产业图谱。2022年5月,成都出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做大做强碳中和服务业”,并把目标明确为“到2025年,绿色低碳服务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苏州也将碳中和服务业列为“311”服务业体系的11个发展方向之一,并于今年5月,建成江苏省首个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

在全球推进低碳发展的浪潮中,走在前列的城市已然从碳服务枢纽的建设中撬动巨大的产业机遇。据预测,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空航运枢纽,新加坡依托开展国际碳配额交易的优势提供碳服务,到2050年预计将带来18亿至56亿美元的额外经济增长贡献。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的一份调研报告,目前,碳中和服务业可细分为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等领域。它们各自提供细分碳中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地位不同、功能角色不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动关系。碳数据服务是其中的基础——对碳排放进行核算、核查、认证、数据采集等定量服务,并为碳排放结果提供公信力保障——通过这一服务获取的数据要素,可以为不同碳中和服务业提供各类支持。反之,快速发展的各类碳中和服务业也催生着对碳数据的巨大需求。

不仅如此,当前,逐步扩容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时间表明确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也对各行各业的碳管理能力提出新要求。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公布,提出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碳排放管理的“刻度尺”的设立,无疑为碳中和服务业带来巨大机遇。

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的青岛,在发展碳中和服务业上具备先天优势,输出了具备城市特色的系列探索成果。目前,青岛已经发布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国内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和省内首个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学,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和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等国家试点任务融合发展。

在碳数据服务方面,今年8月,青岛港研发打造的港口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开出全国首张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报告单,青岛港成为全国首个可提供碳足迹在线核算服务的港口。在气候投融资领域,作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西海岸新区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宣布启动建设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平台,将建成融企业数据、绿色项目信息、绿色金融产品、碳核算数据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随时代进化布局新兴服务业,以其为牵引释放科技创新价值,青岛将收获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