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淄博市博山区“一村一业” 激发特色农业发展活力
时间:2023/12/28 10:55:28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荒山地上长出葱葱郁郁的蔬菜,穷山沟里软枣猕猴桃压弯枝头,老颜神街上游客迎来送往……2023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坚持一村一业、一镇一品、富民增收全覆盖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推模式、创品牌,描绘出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新画卷”。


荒山地变成增收“聚宝盆”

“沟边路边渠边、房前屋后田埂,还有我们开垦的荒山地,都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不仅美化了村里环境,收益也十分可观。”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世学一大早就和村民一起来到菜园平整土地。

“我们最近刚刚收获了豆角和芸豆,收拾下菜园,准备过冬。”张世学说,尽管2023年温度偏高、雨量偏少,但他们村40亩地的芸豆、豆角还是收入了近10万元。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我们村人口流失较多,老龄化问题严重,造成了部分零散荒山地无人管理的情况。”张世学表示,营子村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响应政府号召,成立了博山区黑沙金宏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改造了100余亩闲置的荒山地,其中70余亩荒山地开垦成了菜园,另外30余亩种植了桃树新品种。

2023年,营子村合作社的70余亩有机菜花和甘蓝迎来了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的菜花,每斤批发价达2.5元;亩产5000多斤的甘蓝,每斤批发价也达到了1.4元。两种蔬菜可为合作社带来30万余元的收益。


小果子长出穷山沟的“大抱负”

“软枣猕猴桃看着像青枣,表面没有细绒毛,吃起来比普通的猕猴桃口感更细腻,酸甜度也比普通的猕猴桃更适口。”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加强说。

马家沟村位于鲁山西南麓,海拔高度在450米以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当地村民世代以种植苹果、桃子等为业。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猕猴桃也成为一大品牌产业,但随着国内种植面积的扩大,市场优势已经难以持续。

作为当地的产业带头人,谢加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品种老、果树老、种果树的人老。”谢加强介绍说,面对“三老”问题,2022年他们从大连引进了新品种软枣猕猴桃,成立了马家沟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5年时间内在博山区南部四镇和周边区域牵头推广实施山东(博山)5000亩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项目。2023年,首批引进种植的150亩软枣猕猴桃已经开始结果,每斤软枣猕猴桃卖到了30元。

谢加强还有更大的抱负,作为博山镇上结老峪、下结老峪、马家沟三村联村党总支书记。他打算把软枣猕猴桃作为传统猕猴桃迭代升级的方向,在不久的将来,用软枣猕猴桃替代周边种植的传统品种,并开发软枣猕猴桃衍生产品,实现品种迭代,产业升级,造福当地群众。


山水之间打造乡村振兴典范

2023年10月下旬,域城镇姚家峪村村民刘芳又度过了一个忙碌的红叶观赏季。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来到老颜神美食街自己的水饺店,开始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那段时间我5点就来店里包水饺,我老伴儿、儿子、儿媳妇都来帮忙,一直包到中午,就这样还不够卖的呢。”刘芳说,生意最好的时候,这个小小的水饺店一天就能给她家带来三四千元的收入。

像刘芳一样,来自本地姚家峪、和尚房及3公里范围内的岭西、昃家庄等村的村民,在这条百十米长的美食街上就近就业的不下40人。他们有的开店,有的当服务员、厨师,有的负责打扫卫生。姚家峪村村民更是安逸,美食街旁边就是村里的回迁楼,下楼就上班,抬腿就到家。

这两年,随着红叶柿岩的火爆出圈,这条既为景区配套又独立运营的美食街也跟着火了起来,在美食街上就业的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

“和尚房村老人多,60岁以上的人就100多人,以前壮劳力都在外打工,后来村子开发成了景区,不但给村里带来了好项目,每年还能给村集体带来20万元办公经费。”博山区域城镇和尚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练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可优先在景区就业,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村里每月还给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发500元生活补贴,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以红叶柿岩景区为核心和龙头,在这片方圆21公里的土地上,一企带九村的“鲶鱼效应”不断发酵,大量村民告别看天吃饭的日子,端起了文旅这碗饭。2023年,红叶柿岩预计将实现综合收入7000万元以上,9个村增加集体收入450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2万元。

做强特色产业,盘活一方经济。2023年博山区重点谋划总投资28亿元的特色农业项目20个,每个项目由区领导挂包;全区9个镇办241个村制定432个“一村一业”具体项目。为给项目保驾护航,博山区联合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实践基地,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组成114人的科技服务专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培训人员1600余人。截至目前,全区24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144个,其中22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42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