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能量-->>内容
产粮大市的高产“粮策”——德州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时间:2023/12/13 16:26:30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山东省德州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书记全面抓粮、农田全部种粮、科技全力增粮”的粮食高产创建德州路径。

▲“吨半粮”创建示范田

2022年,德州市粮食总产76.85亿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1490.1公斤,其中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达1576.3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首年告捷。今年,815.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总产38.5亿公斤,增长0.95%,核心区超九成地块产量达650公斤/亩以上,实现“吨半粮”创建夏季目标。9月24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等36名专家教授将组成6个测产验收组,对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玉米进行测产。目前,秋粮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786.9万亩玉米和39.9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王笃春获得2022年市县两级“粮王”称号

坚持书记抓粮推动力量集成

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亩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建成“示范田”。上下联动协同抓。与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农业农村部派出挂职干部担任市委常委跟进指导,构建形成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格局。三是健全考核落实抓。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督导力度,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对推进不力的降低考核档次。

▲玉米丰收

突出科技增粮推动技术集成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今年入选“全国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拟用3—5年时间,投入98.8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提质改造500万亩。二是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秸秆还田利用率、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三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1200余亩,良种繁育面积30余万亩,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100%。四是实施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核心区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五是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核心区农业机械全部更新换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六是实施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聚焦粮食高产创建集成科研攻关。今年4月份,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六大工程”,每个工程组建一支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工程、一个专家技术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统筹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同时,邀请院士、专家科学论证,研究形成以“六大工程”“六统一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德州方案”。制定《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总结形成大面积“吨半粮”创建技术标准。

▲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实施规模种粮推动模式集成

始终坚持“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目前,累计培育种粮大户446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424个、家庭农场9407个。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面积的50%。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844家,累计服务100万户次、3769万亩次。在30个“吨半粮”重点镇规划建设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全市已建成综合为农服务中心70处,开展单环节托管服务826万亩次。

▲平原县土地鲁望集团粮食烘干塔

开展减损节粮推动要素集成

从管理方面深挖减损潜能。整县域推广良种,齐河县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3.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择优选取抗旱、抗寒、稳产良种,每年提供良种1.5万吨,优质良种覆盖率100%。应用良种后,较传统自留种亩均减损7—10公斤。优化全流程专业化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种植粮食,最大限度减少因耕地“小而散”导致的田间管理损耗。目前,可为全程生产托管农户每年减少成本220元/亩。

从收获方面争取减损空间。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高端降耗减损农机更新、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奖补。今年“三夏”,我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0.83%,比作业标准低1.17个百分点。按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每亩地可减少损失11.7斤,全市815.5万亩小麦,可减少损失4725万公斤。

从存储方面巩固减损成果。开展“烘干设备+就近晾晒”烘干服务,创新实行粮食烘干仓储一体化。建成粮食烘干塔400余座,新扩建地方政策性粮库仓容16万吨,升级改造仓容15万吨。粮食保管损耗低于0.9%,年可减损粮食3700万公斤。开放9000余处政府机关、文化广场等作为临时晾晒点,方便群众就近晒粮。

▲小麦开镰

深化全链兴粮推动产业集成

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努力把农副产品在当地“吃干榨净”。把食品加工作为全市12个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实体化设置产业链办公室,力争今年食品加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规模。目前,法国贝勒、中粮、新希望等9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德州,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4家。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共建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和全国知名预制菜产业基地。2022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4家,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增长12%;带动就业30余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增幅居全省第1位。

提升品质强粮推动生态集成

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德州农业和畜牧业大市优势,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域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深入推进“两减一增”。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畜禽粪便堆肥还田。普及秸秆还田技术,形成“今年秸秆,来年肥料”的良性循环。以项目为依托,抓好齐河县、平原县两个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陵城区、禹城市、临邑县3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推广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片”。

保障农业绿色产品供给。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43个。培育出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形成了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以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2+N”品牌体系。

多元投入稳粮推动政策集成

省里持续加大对我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在产粮大县奖励、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今年上半年,争取中央、省财政涉农项目资金35.15亿元。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每个县每年至少配套1000万元,用于“吨半粮”创建;每年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

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多元化解决种粮融资需求。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稳居全省首位,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德州“吨半粮”保险产品创新试验特区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创的农业特色金融保险模式。试验特区将聚焦农业风险保障需求,推进地力指数、高标准农田建设、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并探索制订“吨半粮”保险产品服务的行业标准,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严格执法保粮推动法治集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非农化”“非粮化”底线。坚守监督执纪红线,建立健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失职失责、违纪违规问题移交纪委监委,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公安部门的“三移交”“一案双查”土地执法模式。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基本农田全部用来种粮。“十三五”以来新增入库耕地面积19.65万亩,面积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中,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比“十三五”时期多出33万亩。

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守牢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为“吨半粮”创建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生产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81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4661家次,立案查处涉农相关违法案件166件。同时,正在制定《德州市粮食生产促进条例》,将抓粮稳粮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经验做法等以地方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