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9日电(记者陈云富、陈爱平)与A股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进入2015年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市场进入“阴跌模式”。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下挫,商品市场的价格重心再度被下移,2015年的商品市场正接过2014年的“接力棒”,跌跌难休。
作为制造业经济体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都同样令人揪心。价格上涨不仅意味着下游企业的成本上升,通胀的压力也会加大,市场持续的低迷则使得投资者对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加重,投资者信心回落,逐步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到目前,大宗商品龙头品种的原油、铁矿石等纷纷跌至了低位,两大基准油价刷新多年的新低,纽约市场WTI油价回到每桶48美元附近,是2009年3月底以来的5年多新低。“当前原油市场更像是在接过2013年黄金的‘接力棒’,投资者都不敢贸然接下这把快速下坠的‘尖刀’。”一位期货业界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油价带来的中下游成本支撑下移,商品市场的整体估值重心或会继续下移。
事实上,刚过去的2014年,大宗原材料市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惨烈的跌幅。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重点跟踪的58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中,90%环比前一年下跌,上涨的品种占比仅10%。
与此同时,生意社旗下追踪现货市场100种基础原材料价格变化的BPI指数全年大跌16.5%,无论是监测的下跌品种数量还是下跌的幅度,都堪称有数据以来的“史上最差”表现。
“2014年大宗原材料商品的特点首先是跌多涨少,其次几乎所有的板块均以跌为主,能源、钢铁和纺织是重灾区,农副产品、有色金属以及建材虽然跌幅相对较轻,但平均跌幅也高达10%以上。”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表示。
业界分析认为,原材料市场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市场价格标准重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大宗商品低迷的主要动因。随着大宗原材料在高位的投资陆续产能释放,供过于求正成为大多数商品的“新常态”,加上龙头品种的原油、铁矿石带动中下游出现“拼跌”现象,使得商品市场的整体价格重心不断下移。
“区别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需求骤减导致的断崖式下跌,当前的原材料价格下跌更多是供应过剩以及需求疲弱的双重抑制。”上海一家期货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铁矿石、原油以及铜等重量级商品的过剩明显且生产方难以达成减产的协议,市场的下跌态势已经变得更具有可持续性。
刘心田预计,2015年商品市场的走势可能会较为“纠结”。一方面经历大跌后的市场,部分商品逐渐显示出投资的价值,“超跌”的品种已经透支2015年的跌幅,但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暴跌对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周边商品也形成新一轮的“逼宫”。
到目前,市场投资者更多仍在关注油价的进一步演绎。由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美国的油气产量大幅上升,进口减少,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组织拒不减产,原油的主要定价影响因素逐渐由欧佩克转移到页岩油气的生产情况。“但即使下跌,页岩油气开采停产可能根本不存在。”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董丹丹认为,在产业格局上,页岩油的发展阶段基本处于2012年的页岩气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价格下滑,从过去页岩油的历史和页岩气已经走过的历程看,页岩油产量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未来产量恐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