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吴陈 孟娜 陈传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在2015年的表现,不仅为亿万国人所期待,也吸引着世界目光。开年第一周,境外媒体便对中国表现出格外关注,不惜文字和版面报道中国的内政、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前夕发表的2015年新年贺词在开年便紧紧抓住外媒眼球,从12月31日讲话发表当天到新年开始,外媒对这篇篇幅并不长的讲话进行了充分报道,有的侧重所谈内容,有的关注表达形式;有的转引,也有深度解读。
英国广播公司(BBC)关注贺词中改革、民生、反腐内容的同时,还专门提到其中的网络新词,如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和为伟大的人民“点赞”。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关注了习近平办公室内的陈设并分析说,这似乎是习近平突出工作至上形象的最新努力--在过去一年中,他曾一再向官员强调雷厉风行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日刊登悉尼大学学者题为《习近平是2014年的年度人物》的文章。
观察家认为,在外媒对习近平的集中报道后面,其实蕴含着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率领的执政团队的客观评价。“这与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能力、执政成绩和他们的个人魅力是密切相关的,过去一年,放在世界范围看,中国政府的表现十分突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安东说。
外媒对中国领导人言论和活动的报道,除了对其个人的关注之外,还看重其透露的重要政策性变化的风向,以观察中国未来走向,这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显得尤为明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至6日的广东之行,包括考察前海微众银行等,被外界看作中国新年一开始,就着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英国《金融时报》5日报道说,李克强的一个按键,标志着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正式营业,这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希望新型的民营银行能够扩大针对急需贷款的小型借贷者的融资渠道。
2014年,中国的经济体量继续增大。朱安东认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的测算或评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一统计结果仍存争议,但中国对世界经济日益重要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这当然也是外媒眼中的大事件。
而另一方面,中国又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众多外媒在去年年终就预测中国今年将会把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左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外界来说,2015年的中国经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年以来每一个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可能会对经济走势产生影响,难怪外媒对每一个都不愿放过。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日前公布《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金融时报》、日本《朝日新闻》、瑞士《新苏黎世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纷纷报道。
路透社5日对中国股市、房市在新年的表现分别进行了关注和预测。英国《每日电讯报》则预测了中国经济放缓将对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2015年第一次常务会议,再次将开年的“当头炮”轰向审批,直指“审批难”的沉疴,释放出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改革的强烈信号。这也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
反腐倡廉成为世界媒体关注中国的另一个理由。2015年,中国反腐风暴继续保持强劲,2日和4日,外交部原部长助理张昆生以及江苏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原市委书记杨卫泽两名高级别官员被查的消息相继公布,境外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中国高官落马消息对外媒来说已不再陌生,它们对在新的一年继续报道此类消息看来也是早有准备。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文章称,2015年中国将保持高压反腐态势。《金融时报》也刊文指出,习近平团队的反腐努力将更加认真和持久。
反腐新闻成为热点不仅仅因为高级别官员落马本身,整肃贪腐为全面深化改革扫清障碍、积聚能量是其令人关注的更深层次背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说,过去一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益发紧密,中国领导人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帷幕、步入经济“新常态”、“打虎拍蝇”取得突出进展,这些事件的重要影响会作用到世界范围,外媒在报道中把这些议题置于世界宏观趋势变动的大背景下,“这和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有关”。
中国2015年的开年也有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尔滨大火等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共造成数十人死亡。
《金融时报》4日指出,上海外滩跨年夜的踩踏事故应该引起中国各界思考的是,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扩张城市硬件的同时,在城市管理的“软件”方面却存在很大差距。报道说,如何管理城市是一门新的学问:如何协调交通、旅游、文化、媒体、安全、社区防范、预警监测等各个部门,不断完善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
周庆安分析认为,外媒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因为问题的背后集中体现了中国发展中的转型特质,它们通过这些事件观察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以及舆论和政府部门互动方式。类似的报道未来也会比较集中,值得中国的治理者在新的一年里深思,增强忧患意识。
与中国的内部事务相比,海外媒体对中国外交方面的关注就更加顺理成章。正如周庆安所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政策走向是与外媒的受众直接相关的,是他们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中国的变化。
2015年中国首场“主场外交”--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理所当然吸引了外媒的目光。从论坛开幕之前,众多媒体就已纷纷报道。
除了集中报道拉美国家元首、部长们的活动以及可能与中国达成的合作意向外,外媒更把这场外交活动放到2015年中国新一轮外交布局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BBC在报道中写道,中国这个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正在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国际影响,塑造大国形象。
新的一年,大事还有很多,中国从一开年便有了紧锣密鼓的节奏,这可能要让媒体记者们今后更加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