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涨价,人工涨价,而原奶收购价只能维持成本价格,愁坏养殖户。
8日,李树人指着身后空空如也的养殖棚说,20天前这还有800余头奶牛。
鲜奶不易保存,奶农只得倒掉。
进入1月份以来,河北、内蒙古、广州多地曝出奶农“倒奶杀牛”现象,牛奶过剩危机也波及到临沂。在跨过阳历新年的20天时间内,由于找不到销路,有养殖小区的奶农大批量卖掉奶牛,更有甚者含泪倒奶。奶牛与牛奶本是奶农的生财之本,近来却成了奶农手里烫手的山芋。
有山东媒体记者探访发现,在青岛、烟台、临沂等地,奶农每销售一公斤牛奶亏不少钱。牛奶价格下跌,奶企拒收,不少奶农选择卖牛,还有的为了让奶牛少产奶,一天只喂其一顿,还有的奶农甚至将牛奶倒掉。
>>奶农现状
"牛奶过剩"波及临沂 奶牛按"肉价"贱卖
8日上午,有媒体记者来到临沂高新区南白埠村亿牛达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周围几个村内,这家拥有800多头奶牛的养殖合作社因规模之大而小有名气。然而,公司负责人李树人却为牛奶销路问题一筹莫展。
“我们用进口的苜蓿草料喂奶牛,挤出这么好的牛奶怎么就没人要了呢?”李树人早在2002年时便踏入奶牛养殖行列,2008年时建立自己的奶牛场,由于经营较好,不少散户奶农加入到他的养殖合作社,统一管理,规模优势明显。然而,磕磕绊绊十多年来,奶牛场第一次遭遇致命难题。
牛奶遭遇销售困境,牛奶价格也直线下滑。李树人说,2013年时牛奶收购价格一度冲高超过6元/公斤,2014年底却直线下滑到3.6元/公斤,而且还找不到销路。
与此同时,进口奶粉价格从2013年“奶荒”时每吨6万余元,直跌至眼下1.8万余元每吨,这期间的饲料与人工成本却在直线上升。“目前,我的一头高产期奶牛日饲养成本近50元,按照日产20公斤鲜奶、每公斤鲜奶3.6元计算,每头牛日收入约20元。但别以为我在赚钱,要知道一头奶牛每年只有280天左右能产奶,省下时间全在倒贴钱。如此,加上停奶的奶牛与小牛饲养成本,如今的价格下我每月都在赔钱。”李树人说,如今乳企突然停止收奶,等于斩断了自己勉强维持现有规模的最后盼头。
牛奶遭遇销售困境,而加工成奶粉的成本较高、销路同样不看好,奶农只好逐步削减奶牛数量,然而此时卖牛却只能按“肉价”出手了,2013年购买时每头平均1.8万元,缩水至现在勉强1.1万元,每头净折7000多元。在去年12月牛奶滞销时,李树人及时劝退了多家散户,自己也在跨年的20天时间内低价卖掉了170多头奶牛,养殖规模从最初的800多头骤降至100多头,剩余奶牛仅供鲜奶吧自产自销。
由于销路受阻,牛奶甚至被压低到每公斤9毛钱。在卖掉奶牛前,所产牛奶放置在保鲜罐中暂时存储,李树人四处打探销路却无果。在去年12月20日,李树人将2吨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的牛奶倒入排水沟;时隔不到一周,再次将2吨变质牛奶倒掉,“倒的都是心血呀,根本不忍心看。”看着牛奶白白浪费掉,李树人的眼泪不自觉地滴落。
烟台奶牛养殖户:大牛卖掉,小牛白送
11日,烟台蓬莱市南王镇南王村奶牛养殖户王纯毅,将刚挤的牛奶一一送到订户家中。送货上门虽然累点,但每斤奶卖4元,而奶站收购原奶1元多钱一斤,连本钱都不够。即便如此,去年这个时候一天能送500多斤,如今减到300斤,订奶量越来越少,还是得想办法处理奶牛。
“现在谁养牛谁倒霉,7月份我还有30多头,现在卖得只剩11头了。”王纯毅说,养了20多年奶牛,对行业还算了解。从2014年3月份以来,牛奶价格持续下降,预测到市场行情不好,王纯毅7月份开始卖牛。他说,去年同期,个头大、产奶质量好的母牛能卖2万多元,现今最好的也就卖1.2万到1.3万元,差的仅七八千元。
“散户的日子不好过,很多都把牛卖了,现在村里也就剩十几户还在养。”王纯毅估计了一下,至少有6成的养殖户卖牛不干了。
村内另一养殖户也说,2013年前自己养了26头奶牛。“当初计划自己养牛自己卖奶做品牌,结果行情不好,到处是欠债。奶站欠我钱,我欠卖草料、饲料的钱。”他说,后来撑不下去了,就把牛都卖了。“当时是按8000元一头全处理,小牛都是白送的。”
签约奶企要求只能减产
牟平区烟台长生集团奶牛场负责人王爱国称,奶牛场近400头奶牛,每天产奶5吨左右。以前价格好的时候,原奶收购价在5元/公斤以上,现今原奶收购价是3.6元/公斤,只能维持成本价格。今年6月份合同就到期了,未来奶企是否续约,王爱国心里也没谱。
“现在签约奶企要求产奶量只能减,不能增加。”莱山区孙和奶牛场负责人孙和告诉记者,现在原奶的收购价只能保持成本价。奶牛场与雀巢签了3年的合同,2016年到期,“虽然不赚钱,但投了这么多钱在里面,也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现在只希望到时候行情能好转。”
“一些合同到期的企业更不好过。”一养殖户说,12月底有的养殖场与奶企签约到期后,不论价格降多低,奶企都不再续约。据烟台市畜牧局调查显示,目前全市牛奶平均销售价格已降为3.1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25%。规模奶牛场牛奶销售价格为3.5-3.7元/公斤,基本处于保本临界点;散养户牛奶销售价格为2.2-2.4元/公斤,养殖户每销售一公斤牛奶亏损约0.4-0.6元。有乳品公司压减订单收购数量,目前合同养殖场每月有10%左右的牛奶被压减,因无处可卖,只能做喷粉处理。
青岛养殖场:“一头奶牛每天净赔13元”
11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即墨市南泉中心社区王家小桥村,村里有一博泰奶牛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乳品公司每天只收3吨半牛奶,多了一点也不要。”养殖场工作人员介绍,养殖场现有奶牛280多头,每天能产奶约4吨。每天剩余几百斤牛奶卖不出去,大多数滞销的牛奶喂给小奶牛,还有一部分就倒掉。“每天倒掉的不是很多,但也有100斤左右。”养殖场从去年开始压缩养殖规模,奶牛的数量从360头骤减到现在的280头,并且还将年产牛奶量低于9吨的奶牛逐步淘汰。
博泰养殖场北侧3公里处,青岛文升养殖场魏厂长的脸上挂满了更多的无奈。“现在一公斤牛奶的收购价是2.8元,每天还只收购一吨。”
文升养殖场现有奶牛120多头,每天的产奶量只维持在1吨左右。“多了没人要,少了又没人来收购。”魏厂长苦笑着说,养殖场里的一头奶牛每天的饲料费大约在60元左右,一头奶牛每天要净赔13元左右,加上其他奶牛,整个养殖场每天光是饲料成本就得赔2000多元。
>>原因分析
国际奶价跌三四成 "洋奶"涌入国内
“进口牛奶冲击太大。”采访中,不少养殖场负责人表示,这次牛奶价格大幅度下降、滞销,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进口奶对国内牛奶市场产生的严重冲击。
据悉,包括新西兰、欧盟在内,今年原奶价格跌幅达到30%至40%,进口大包奶粉的价格则遭遇腰斩,2014年年初新西兰进口奶粉完税价格在每吨5.5万左右,现在价格则在1.8万至1.9万之间。乳品企业更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
烟台市畜牧局提供材料,去年全年我国进口牛奶约28万吨、奶粉约1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2%和17%,如此庞大的进口数量,直接冲击了牛奶消费市场,导致国内牛奶价格普遍下降。
据了解,国内原奶成本高于国外。烟台市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统计显示,烟台养殖户产一斤奶成本价在2元左右,而国外放牧式养殖,成本低,国际原奶价格平均每斤1.2元左右。
乳企将奶源转移到海外
青岛市奶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介绍,一系列关于牛奶的负面新闻,动摇了消费者对国产奶源的信心,对国产奶粉信任度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准洋品牌的奶粉,而国内乳企加快境外布局奶源,海外自建大型牧场。
“圣元奶粉奶源全是进口法国的优质乳品原料,并在去年于法国乳业资源丰富的布列塔尼区投资1亿欧元,建立了一座年产能达10万吨的现代化婴儿奶粉工厂。”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说,他认为自建牧场周期长,对资金需求巨大,且还要面临国内耕地资源稀缺、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倒不如及时转变战略方向,掌控海外优质奶源基地,以较低成本换回更优质的奶源。
奶农与奶企间关系失衡,处弱势地位
专家指出,奶源过剩、消费低迷是造成“倒奶卖牛”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则是奶农与奶企间关系失衡,凸显奶农的弱势地位。
“从供需关系看,造成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口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奶源总体过剩,二是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除此之外,奶农‘倒奶卖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兴照介绍,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同,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乳企和奶农失衡关系的真实写照。
“养殖环节的利润占乳业整体利润不足10%,奶价议价权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形势不好时奶农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极端情况下只能杀牛弃养。”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
>>探路
发展巴氏奶连锁销售
2015年元旦刚过不久,临沂亿牛达奶业负责人李树人便与十余位同行一起,拉着整车的牛奶来到曾经合作的乳企门前倾倒一空,以示对厂家抬高收奶门槛,进而单方面终止合同的愤慨与抗议。如此“简单粗暴”维权固然可以让乳企暂时让步,但面对低价洋奶粉大举来袭,国内奶农真正出路又在何方?
“行情不好,奶农就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因为每户在养殖上都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轻易不敢得罪乳企。”李树人无奈说道,然而牛奶不同于其他产品,其低温保质期仅有不到3天时间,3天销不出去,只能倒掉。与其他散户奶农苦挨硬抗相比,李树人还算幸运,这主要源于他2011年创立的巴乐氏奶吧,现已发展到40余家直营及加盟店,每天能销掉2吨的生乳;而其他多数奶农只有卖奶这一条救命稻草。
李树人介绍,进口奶源必须加工成奶粉才能远渡重洋,在经过还原方变回液态奶,期间鲜奶的营养及活性物质损失很大。大量采用进口奶粉的乳业公司无法提供巴氏奶等鲜奶,如此一来自己从事巴乐氏奶吧便打了擦边球,自产自销成为逆境中生存的一大出路。
而在“倒奶事件”爆发后,李树人也有了另外一个想法,即成立山东奶农维权联盟,力推权威第三方检测,避免乳企刁难。在他看来,山东作为全国第四大奶源供应地,像他一样的奶农在其他城市肯定也有分布,遇到奶企的刁难或者成员单位遭遇困境时,联盟单位可以站出来提高话语权。同时,联盟也是一个学习平台,谁有先进的管理办法都可以学习,抱团取暖。 (大众网综合《齐鲁晚报》《沂蒙晚报》系列稿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