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亲眼所见,记者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眼前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画”竟是由一把小剪刀完成的。
曾经我们用年轻有为来赞许青年,曾经我们用诗词歌赋来定义才华,曾经我们用文韬武略来品鉴英雄。退休后,本应卸下一身疲倦安享晚年,而云涛社区居民赵兴社却依旧伏案而作,用一幅幅剪纸作品来勾勒他自己的人生梦想。
9月16日,记者来到赵兴社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客厅正中央的《松鹤延年》,图画中的松鹤或站立、或飞翔、或觅食,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与记者聊起他热爱的剪纸艺术时,赵兴社立即到房间里搬来了两大箱自己的剪纸作品,边给记者介绍作品,边回忆起最初接触剪纸的点点滴滴往事。
赵兴社说,小时候,听家里的大人讲自己的三爷爷有一个好手艺——剪纸,平时下地干活累了时就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拿起剪刀,剪一些花鸟鱼虫,村民们看到后无不称赞。可惜的是,赵兴社从未见过他及他的剪纸作品。1995年,赵兴社在工厂里上班,在一天值班空闲时间,无意中看到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的剪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立即找来塑料纸,想象着剪出一个小鹿的模样。“我自己都觉得惊讶,第一次剪就非常成功。第二次剪纸时,就想剪个难度高的,我先在纸上画好样子,之后比照剪出来,是一个百鸟图,至今还被朋友珍藏着。”赵兴社说,后来经过自己的研究学习,剪纸的花样越来越多。
“朋友希望我为他的老人剪个‘寿’字,可是传统图案有些单调,就自己琢磨着加上些小装饰,如‘福’字、寿星老人等。”赵兴社的创新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如今,只要他心里想到什么图案,都能活灵活现地剪出来。
谈到最自豪的作品,赵兴社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幅题为“莺歌燕舞庆奥运,2008望北京”的剪纸作品,这幅长卷长3.7米,宽0.32米,上面栩栩如生地雕刻了群鸟和花草树木。赵兴社说,群鸟象征着各国运动员漂洋过海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花草树木迎风招展,象征着好客的中国人民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记者了解到,这幅长卷是他用手术刀在宣纸上雕刻的,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人们通过剪纸托物寄语,将心中所想用剪纸表达出来,我要把剪纸艺术传下去,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赵兴社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苗娟 王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