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范儿就是这么的气派,中国范儿就是这么这么帅……”10月31日下午,记者在起凤镇西三村的文体广场上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大爷大妈,在县文化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和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跳舞间歇,记者采访了几位来学习的村民。
“好听、富有激情,跟得上时代的节奏。虽然我们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们也想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大爷大妈也有年轻时尚的一面,也有‘赶潮’劲儿。”今年68岁的村民田孝林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舞蹈越跳身板越硬朗,腿脚越跳越灵活。”说起广场舞,59岁的田芹花感受颇深,“2011年,我女儿患了尿毒症,我给女儿捐了个肾,救活了女儿。为了让自己更健康,看到同村的邻里乡亲到广场上跳舞,我也非常眼热,身体康复后,我也加入到跳广场舞的行列,刚开始,跳几步就累得踹不过气来,慢慢地跟着跟着,就坚持了下来。只要有空,我都会来跳,一天不跳都不行。你看,我现在的身体多健康,真不错。”田芹花开心地笑起来。
或许正是因为从广场舞中受益,田芹花也更乐意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传递给周围的同龄人。她说,如今跳广场舞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一响,舞动广场。近年来,全县村村建起了文体广场,村民们自发跳起了广场舞,规模越来越大,跳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村民生活好了,休闲的时间多了,也希望像城里人一样,有点文化娱乐活动。原来,跳舞都是从电视或电脑上学来的,动作不规范,现在好了,县文化馆的老师们一招一式地教俺们,学习热情高涨。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比整天打麻将、看电视有意思多了。”马桥镇祁家村广场舞的组织者金希荣告诉记者,“自从跳起了广场舞,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滋润。”
近年来,我县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县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文艺辅导、以馆带团培训文艺骨干、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将文化馆打造成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该馆负责人张奎说:“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农村文化大院组建秧歌队、舞蹈队、戏曲队、合唱队等各种类型的农民文化艺术团队和体育健身队,并经常给予指导、培训,帮助策划、组织演出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董兆云 邓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