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500多名环卫工人队伍中,张聿祥或许不是年龄最大的,但绝对是从事环卫工作时间最长的。今年62岁的他,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已经辛勤工作了30多个年头。
作为环卫战线上的一头“老黄牛”,3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城市美容师”,1995年被省建委系统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本报曾经于1997年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宣传报道。
近日,当记者前去采访张聿祥时,他正在兴桓路上忙碌着。不过,如今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已经从一名环卫工人变成了一名巡视员。“我上午、下午各巡视一次,主要是对县城主要街道、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会及时进行督促纠正。”空闲之余,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张聿祥在兴桓路巡视卫生
31岁成为环卫工,一干就是31年。他这样解释: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干环卫跟做医生、做教师一样,都能给人们带去好处和欢乐,没什么丢人的
1983年底,我县成立环卫所,原先在生产队开拖拉机的张聿祥赶来报了名。刚去那会,工作条件比较差,就一台拖拉机,清运垃圾全都是人干。那时的张聿祥既当驾驶员,又当装卸工。
张聿祥回忆道,那时,他与他的同事们先用铁锨将垃圾装上车,再拉回当时在索镇前毕的垃圾场。冬天垃圾堆冻得铲不动,自己就用镐镢,虎口都被震裂了。运完垃圾后,他还得去清理公厕。“这个时代的人很少去干这种活了。”张聿祥对记者说,当时,他需要用掏粪勺一勺勺地将粪便舀进粪桶,有时厕所堵塞了,他只得用手去抓、去掏,几乎成了一名“掏粪工”。虽然工作很脏很累,工资也很低,但张聿祥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由于工作勤恳踏实,张聿祥在1984年下半年被单位安排分管车队,这一年车辆已经增加到了三四辆,车队人数也达到20人。人手虽然增加,但张聿祥还是主动带头干好工作。期间,张聿祥的亲戚朋友都纷纷相劝:“你有技术,又会维修,何必干这种工作。”有的亲戚直接给他找好了工作,让他去辞职。然而张聿祥拒绝了。他有自己的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干环卫跟做医生、做教师一样,都能给人们带去好处和欢乐,没什么丢人的。
从1995年开始,张聿祥被任命为清运队长,这一职位他一干就是16年,一直干到2011年。这16年间,张聿祥恪尽职守,带头干好工作,认真钻研业务,想方设法为单位节省开支。
据张聿祥介绍,当时的车辆主要是叉车,由于车辆少,试使用频率高,因此经常发生故障。但每逢车出故障,只要他自己能修理的决不到汽修厂,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修理费和燃料费几千元。有一年冬天,环卫处又买了一辆新叉车,考虑到张聿祥技术好,对车子很爱护,就决定让张聿祥开新车。原来的旧叉车由另外一名驾驶员接手后不到两个月就坏了。于是,张聿祥便把新车交给了同事,自己决定将旧叉车修理好后再利用。经检查发现,是叉车的液压系统出现了故障。当天晚上,张聿祥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赤膊上阵,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两点才使机器正常运转。
随着年龄的增加,张聿祥在2011年从清运队长职务上退了下来,担任了一名环卫巡视员。虽然工作量减少了许多,但张聿祥依然没有让自己清闲下来。“我早晨还是四五点起床,照顾好老婆吃完饭后,骑着车子围着县城进行巡视,每天两次,每次大约两个小时。”张聿祥说,看到打扫的不干净的地方,我就会点出来,并做下记录,回去给单位做汇报。
30多年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张聿祥笑着说:“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自己能为城市增光添彩,也觉得光荣。”
张聿祥是我县第一批环卫工人。30多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工资也不高。他到底图的什么?张聿祥笑着说:“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自己能为城市增光添彩,也觉得光荣。”1998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面对荣誉,他很淡定:“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今后得继续好好工作才行啊!”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每天早晨天不亮,他就会准时从家里出发赶到单位。如今,他还是起得非常早,但由于近年来,他妻子身患重病,瘫痪在床,他为了既能照顾好妻子,又能不耽误工作,选择了在单位宿舍居住。
说起他的家人,张聿祥难言愧疚。年轻的时候,他几乎没帮助家里干过农活,孩子生病,他也没时间去为她看病。张聿祥回忆道,有一年,正值索镇马家村修路,由于施工车辆比较少,需要借用当时建委的车辆,而张聿祥既当司机,又当工人,整日整夜地在工地上干活,一连好多天不回家。当时正好赶着麦收,他没有回家干过一天农活。张聿祥的妻子毕瑞兰开玩笑地称他为“脱产干部”。农忙时节,毕瑞兰只有自己干,白天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完麦子,晚上自己用车子一趟一趟往家里拉。毕瑞兰说:“只要他干好工作,我不拖他后退。”
张聿祥的女儿有一年因为眼疾去济南做了手术,住了半个多月院,他没去看过一回。当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张聿祥心生愧疚地说:“单位上有任务,我作为队长得领着干呀。”
张聿祥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即使有困难,也尽量自己解决,不给单位添麻烦。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他和同事们清理全县1000多个垃圾箱、50多个地下中转箱,约200方垃圾,过年过节工作量翻两倍,却从未有过怨言,更没提过要求。特别是大年初一早晨,当别人都去拜年的时候,张聿祥和他的同事们则早早来到大街上清扫爆竹。这一天的工作量很大,等到忙完了,一般都到中午了。但张聿祥没有任何怨言。
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张聿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哪里环境脏、哪里有群众呼声,他就出现在哪里。他用辛勤的汗水、艰辛的劳动,甚至是身体健康换来了城市整洁的道路、清爽的环境。
(田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