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波老师发短直立,干练通达;性格活泼开朗,于爽直中见真性情;每朗声大笑,高吭洪亮,虽任语文教师多年,无丝毫酸腐气,有长歌豪放派。
刘方波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极重视亲和力,其语文课随性任意,不死板,课堂活跃,无固定模式,不拘泥于一格。性之所至,学生可直至讲台,振臂高呼,大声辩论。故其语文课学生尤其欢迎。
某次,刘方波老师上课,误走错教室。学生先是惊讶,后惊喜,立即关门闭窗,不放其离开,定要刘方波老师上完此课。刘方波老师初拒,后慨然开讲,师生互动更为精彩,课堂几度为掌声、呼声打断。
刘方波老师在一中任教13年,送7届学生,形成独到教学模式。自高一始,就将高考知识点融入课堂,以期“内容更深厚、形式更活泼”。然学生上课常为其精彩所影响,而忽略知识点。故每课前,刘方波老师必问,上节课知识点记住否?学生答,已记住。刘方波老师提问一二,方再开新课。
刘方波老师以为高中段学生“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常对学生说,愿与大家做朋友,愿意放手让你们自主管理。学生齐答:你放心吗?!刘方波老师立答:放心!其培养的班干部,均能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刘方波老师自评“相对民主”型。班级内学生提出建议意见,均为60人一起表决,合理诉求,只要大家同意,均可悄悄执行。
刘方波老师常担任高一、高二32班班主任,被戏称“殿后班”。刘方波老师告班内学生:我为殿后将,你们就是殿后军。班级排序殿后,但成绩不能殿后,我有信心,你们可有?学生齐呼:有!
刘方波老师极重视学生思想工作,认为“独生子女常少感恩之心,不利于工作生活,宜从学生时代起培养感恩之心,以利于踏入社会工作”。于班内成立“征途基金”,选择一初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学生每人捐1元至5元,刘方波老师捐32元,每月组织学生轮流去探望被资助学生,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某学生,以前学习松懈,高三时发奋努力,因基础不牢,成绩迟迟不如意,有心灰意冷状。刘方波老师发觉,告学生:进步有横比、纵比法,似田忌赛马,不必将自己劣势去比他人优势,每日进步一点,自然积土成山。后学生成绩稍提,刘方波老师立即找其谈,再鼓其学习信心。此学生成绩日渐上升,终考入班内前10名。
(吕海明 岳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