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周刊-->>内容
逯志山:绿色教育  淳朴人生
时间:2013-5-12 14:17:06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2009年,逯志山老师结集出版了散文集《坐看云起》。他的恩师、山师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先生在序文中写道:志山的文章,弥漫着一种强大的人道情怀。他对一切弱者、不幸者和底层的人们,有着痛彻肺腑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公和正义的缺失有着痛彻肺腑的愤懑。
     如果不读逯老师的散文,如果与他接触不深,你未必认可宋遂良先生的评价,因为逯老师给许多人的印象是随和、温顺。但是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内心深处并不宁静。
问起人生追求,逯老师说了八个字:绿色教育,淳朴人生。
      什么是“绿色教育”呢?逯老师说:“所谓绿色教育,就是立足于学生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教育,就是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放在最重要地位的教育,就是与培养考试机器相对立的教育。”这种追求,显然与他对人生的理解有关,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说起他的学生,最叫他念念不忘的,不是考入清华、北大的高才生,而是遭遇过人生困境的“问题生”。
     他谈到如何寻找一个偷跑出去上网的女学生时,逯老师思考的不是如何处分她,而是如何说服那个有家庭暴力倾向的父亲好好地对待有心理阴影的女儿。一个从职业学校转到他班里的复读生,因为母亲去世、家中弟弟无人照顾而萌生退学念头。逯老师与学生几度长谈,终于把他挽留下来,无比欣慰地看他考入西安的一所名牌大学。一个患忧郁症的学生,他冒着风险把他留在班里,而不是报请学校让他回家……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的身心,都能沐浴在青春的阳光下。
     当了十六年班主任的逯老师,一直走温和教育的路线。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一切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这种教育,不太容易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是让学生对人生多了一份美好的期待。这种教育理念使得他与学生保持了一种长久的友谊,逯老师显然很享受这种友谊,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弟子们偶尔说到他的时候,点点头说:“嗯,这个逯老师还算可以,没有误人子弟。”
说到“淳朴人生”,逯老师说:“我希望过一种本色人生,我不喜欢有太多装饰的人生,有的老师说我谦恭无争,这话不敢当,我远没有修炼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我只是厌烦那种一味追名逐利的行径罢了。”他提到自己初当班主任时的几次家访时说:“大热天骑自行车跑三四十里地去家访,到了学生家,聊一阵子,抬腿就走,气还没喘匀,赶回学校吃午饭。”
        作为语文教师,逯老师说自己很幸运:“我从小就喜欢语文,所以教语文来也得心应手。”说到愿望,他现在最想做的两件事是:一、读书学习;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逯老师说,教育的对象是大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想胜任教师之职,就要时时更新知识。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越读书,越觉得该读而没读的书太多。工作以后,他把相当多的时间花在了读书学习上。他还要求自己坚持练笔,写一些记事抒情的散文,也写教育教学论文,1999年他在《中小学管理》上发表的《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对集体备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写“下水作文”,与学生一道体验作文的甘苦。
       逯老师忧心忡忡地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减弱,读书写作的风气不如以前浓厚,有些人太急功近利了,借口‘语文皮厚’,不愿在语文上下工夫。符合逻辑的推理应该是,既然皮厚,就要早下工夫、持久地下工夫。每当看到学生的作文连基本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真是痛心啊。”
      逯志山老师算得上桓台一中的老教师,他说:“如果连上学生时代,44岁的我在桓台一中已经23年,这样的年头足以建立我对母校的归属感,足以使我产生跟母校荣辱与共的依赖心,足以使我涌动一种强烈的愿望——让桓台一中走向更辉煌!”
                     (纪哲)
关键词:|绿色教育|淳朴人生|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