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此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有很多人时常感觉疲乏、困倦、无精打采,甚至迷迷糊糊,整天头脑不清醒,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为什么会出现“春困”现象?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桓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张宏斌。张宏斌介绍说,“春困”是春季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节令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这一生理现象虽然不是病态,但会影响工作、学习。从起居、运动、饮食、情志等方面开展养生、保健,可使“春困”状况得到改善。
张宏斌说,若想摆脱“春困”的袭扰,须顺应春季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保证睡眠,提倡“夜卧早起”,早起不要早于5点,晚睡不要迟于晚上11点。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忧郁伤肝。若能适当运动,如散步、郊游、打太极拳等,不仅能舒张筋骨,还有助于畅通血脉,振奋精神,远离“春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春困时调理饮食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食物。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所以春天要注意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不可多食寒凉、油腻的食品,更不可过多饮酒。最好每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碱量较多,多吃蔬菜水果对改善春困非常理想。
张宏斌提醒说,远离“春困”要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C有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B族维生素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所以,多食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对解除春困有积极作用。
(伊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