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党建工作才有凝聚力,挂包村的发展才有驱动力。”县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怎样做好挂包村工作时,道出了这样一番话语。
据了解,挂包村工作组上任伊始,就把改善民生放在了首位。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从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经过对新城镇赵苏村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工作组的成员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为村民谋利益,不一定非得要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要从村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他们的话实在、实际,更切中要害。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好的村班子和党员队伍是一个村庄发展的坚强后盾,由此不断提升村班子的开拓创新能力和服务群众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村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加强村“两委”成员在经济发展、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包村组采取“请进来讲”与“走出去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本镇经济强村城西村党支部书记到村介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又实地到韩家、石家村学习通过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的经验。
同时,针对农村无职党员“想干事没机会、想出力没载体、想工作没平台、想管事没名份”的实际,工作组又在无职党员中扎实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全村党员形成比带动致富、比社会贡献、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包村工作要想开展顺利,就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工作组成员说,为顺应村民们提升文化品位的愿望,先后筹资2万元建设开放式健身文化广场一处;建设的农家书屋内图书量达到1500余册,价值3.8万余元;筹资1万元安装了开放远教视窗、投影、功放等设施和器材……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了解上级政策和致富科技信息。
“最让老百姓高兴的事是修建了柏油路,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横流了’。” 赵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庆华说,这两条出村路不仅解决了多年来村民出行难问题,更破解了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输血’,更要‘造血’。”县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包村工作组积极寻求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的支持,采取现场示范、技术推广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让村民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田欣)